1 / 41
文档名称: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846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ppt

上传人:落意心冢 2022/7/11 文件大小:1.8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安城),山河,草木
颔联:
花、鸟
颈联:
尾联:
白头

烽火、家书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什么意思?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国破”的断垣残壁与“城春”的生机蓬勃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突出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怎么理解?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闻鸟儿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种解释,为什么?
在太平盛世, 赏花玩鸟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但是在战乱时, 花鸟反而令人触景伤情。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句中的主语是“花”,是“鸟”。花因“感时”在溅泪,鸟为“恨别”而惊心。这看似不合理,其实是用了移情法。
花朵含露,是感伤时局在落泪,鸟儿跳跃,是因为生死别离而心绪不宁。这样写,比直抒自己内心如何如何,意味更浓郁,效果更强烈。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第一种理解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触景生情
第二种理解是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
颈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表达了他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为什么诗人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由于忧国,思家,诗人这年45岁,“白发” 为愁所致,是写实。“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其苍老之态,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整体把握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春望》主题:
本诗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困局长安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逾:越过。
yú
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yè
戍:防守。
shù
老妪:老妇人
yù
投:投宿。
犹得:还能够。
偷生:苟且的活着。
一何:多么。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
投宿
差役
抓壮丁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喊,叫嚷
多么

悲苦,凄苦
越过
跑,逃跑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的***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疏通文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上前
儿子
防守
捎信回来
新近,刚刚
幸存的,活着的
苟且的活着
永远的完结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指男人
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妇
跟从
应征
兵役
还能够
因为“有孙”,所以“母未去”
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指夜深
好像
低声的哭泣
指向前赶路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听到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役了。)
作者介绍
字词提示
主题思想
相关图片
课文分析
请思考并回答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