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气候异常对章丘农产物的不利影响
近100年来,℃,℃,其中冬春季增温明显,夏季有稍变凉趋势。章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最明显,接近济南市中心的平均气温。另外在气温上升后期气温波动较大且增温明显。秋季平均气温也频频突破历史极值,℃,为近54年秋季气温最高和次高记录的年份。冬季气温变化60年代中后期冬季气温有下降趋势,之后开始上升,至80年开始明显下降,自90年代后在波动中呈明显增暖趋势。1968年平均-℃,为历史平均最低值。80年代平均-℃,℃,℃,℃,增温最明显。同时也是四季变化中升温最明显的
,,为降水最多时期;70年代降水波动不大,较为平缓,接近常年均值;80年代后降水波动较大,但总体呈增多趋势;90年代降水下降趋势明显,;2000年后,降水开始增多,。各个年代降水变幅以70年代最稳定,60和80年代变幅最大,,,为近54年来最多和次多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高60%以上。,少于常年降水量的30%,为近50多年来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由于章丘地处中纬度,雨热同季,降水分布不均,全年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6~8月)。而章丘冬小麦生长期在10月~次年5月,由于降水不足,温度增高,3~5月大风天气多,土壤蒸发加大,失墒快,再加上受地形影响,境内多山地、丘陵,无水浇条件的地段多,加之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大,致使章丘干旱和洪涝经常发生。
3气候变化对章丘农业的影响
,章丘农作物病虫害面积逐年加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据章丘植保站资料统计显示,1981―2010年章丘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上升,××104hm2次,增加了近2倍。暖冬造成了作物病虫越冬基数增加,病虫死亡率降低,病虫害发生期提前、危害期延长、危害度加重。1998―℃,致使当年红蜘蛛大面积发生,且发生期较常年提前20多d;2004―℃,小麦白粉病、纹枯病、叶枯病、条锈病及蚜虫也大面积发生,造成夏粮严重减产。80年代前小麦白粉病在章丘只有小面积发生,90年代后,迅速流行蔓延,1991―1999、2000、2003、2006年均大面积重度发生。随着90年代以来冬季气温的显著升高,病虫害发生面积也迅速扩大。
,章丘市小麦返青―成熟期间各发育期开始日期逐年提前,且提前的天数不断增加。章丘冬小麦返青期在2月18日左右,但随着冬天温度的不断升高,小麦返青期提前,℃,比历年高近3℃,2月初就无冻土层出现,致使当年小麦2月11日就开始进入返青期,较历年提前了7d,但在小麦拔节―孕穗期,气温偏低,4月22日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