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大学语文(董小玉)不要抛弃学问.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语文(董小玉)不要抛弃学问.doc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6/14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语文(董小玉)不要抛弃学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案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次时数课型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 第五单元第一课不要抛弃学问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演讲词,并尝试演讲。 《不要抛弃学问》的具体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以及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不抛弃学问,树立终生学****观。重点、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感悟“不要抛弃学问”的重要性。难点: 。 ,终生不要抛弃学问。教学方法及教具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讨论法、讲练综合法教具: PPT 课件图片视频音频毕业纪念册板书设计(讲授内容提要) : (一)何为学问,读书为何(二)搜集资料,了解背景(三)走近作者,严谨治学(四)理清层次,把握结构(五)语言朴实,启人深思(六)引经据典,链接人物(七)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八)课堂总结,寄予祝愿后记( 经验、不足) : 教案内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内容、作业布置): 一、导入新课“栀子花来日,毕业离别时”。老舍说:“人生最值得纪念的是‘大学生活’那一段,它是清醒的,意识的,主动的,努力向上的生活,而且是后半世生活的根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美好的大学生活总是短暂的,你们也会面对毕业, 走向社会。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胡适先生给学生的毕业赠言——《不要抛弃学问》, 看看大家会有怎样的体会与收获。二、讲授内容不要抛弃学问(一)何为学问,读书为何? 何为学问? 普希金说:“阅读,这是最好的学问”,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文中,胡适补充道:“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自己。”读书为何?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说:“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读书的意义在于保持一种思考、反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二)搜集资料,了解背景 1. 师生互相交流所搜集的与本课相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预****课文、搜集资料、勇于发言、善于发言的能力) 2.《不要抛弃学问》是1929 年胡适在中国公学毕业典礼上的一篇精彩演讲。这篇演讲看似随意散漫,实则匠心独运。他所讲的每一句话,说的每一件事,言的每一份情,无不是围绕“激发听众共鸣,鼓舞、说服、感染听众”这一目的而进行的。虽然“忠告”和“说教”的都是常理,听了却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它既不空洞,也不枯燥,而是如黑夜中的电光一样照亮道路,又如品香茗一样让人回味无穷,不能不说是一篇劝学论道的演讲珍品。(三)走近作者,严谨治学胡适( 1891 —1962 年) ,字适之,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1939 年,胡适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教案内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内容、作业布置): 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做事,严肃做人”的做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