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成都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建筑.doc

格式:doc   大小:33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成都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建筑.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6/14 文件大小:3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都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建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一、设计依据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T 50378-20 14(若 2015 年之前,则标准版本为 2006) 2.《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 51/T009-2012 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 4. 《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 5. 《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 6.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 13 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 13 8.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9.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 10. 《建筑幕墙》 GB21086-2007 11. 《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51/5027-2012 12.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08 13.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0151-2008 14.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 1. 项目用地面积: m 2 2.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 2, 地下: m 2 ,计入容积率面积 m 2 ,容积率 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成都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国家绿色一(二、三)星/ 美国 LEED 认证等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筑节能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例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应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本项目场地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污染源的避让处理措施,包括垃圾房、生活水泵房等设施的规划布局方式。本项目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地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场地内垃圾用房紧邻小区次要出入口分布,减少垃圾车在小区内部的行驶流线。生活水泵房等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用房不设置在居住空间正下方。 3. 应说明本项目在确保建筑日照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建筑间距、角度的控制、户型的设置等措施,并说明公寓占比。公寓占比及对周边日照影响应满足相关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条例本项目采用点板结合的布局方式, 建筑间距适宜, 尽量利用南偏东 45 度至南偏西 15度, 避免北及西北朝向。经日照分析, 本项目公寓占比为 30% , 且对周边日照影响满足《成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4 》中的相关规定。 4. 若居住建筑规划配置综合服务设施时,应说明与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共享的技术措施。本项目步行出入口结合公交站点分布,且可直达邻里商业中心,减少居民日常活动中机动车的依赖性。 5. 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 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户均用地指标: 低层不高于 137 平方米, 多层不高于 89 平方米, 中高层不高于 76 平方米, 高层不高于 48平方米。当不同层数类型的住宅混合建设时,按照不同层数对应的户均居住用地指标乘以该层数的住宅居住面积占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