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生化名词解释.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化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22/7/1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化名词解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Phototroph:光能自养生物:这是植物和一些带有色素的自养细菌如绿S细菌的类型,它们以无机的C02为C源,以光能为能量来源,从而合成自身的有机物。
Chemotroph:化能自养生物:能氧化某种无机物并利用所产生的化学能还原二氧化碳为[2Fe-2S]铁硫蛋白,或在蛋白质的中央含有八个原子,其中四个是铁,另四个是硫,称为[4Fe-4S]铁硫蛋白,并且通过硫与蛋白质的半胱氨酸残基相连。此外还有[3Fe-4S]等蛋白存在,但有人怀疑[3Fe-4S]蛋白是[4Fe-4S],但整个复合物一次只能接受一个电子以及传递一个电子,并且也是靠Fe3+Fe2+状态的循环变化传递电子。但是一个分子的铁硫蛋白往往可以一共传递大于一个电子•比如说[4Fe-4S]铁硫蛋白共可以传递两个电子.
Proton-motiveforce:由于位于细胞膜上的ATP酶(又叫质子泵)的泵H+作用,使膜两边H+的自由能发生变化(/mH+),这个自由能的变化包括H+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化学势变化和电势的变化
Thylakoid:类囊体在叶绿体基质中,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也称为囊状结构薄膜。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类囊体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在此上进行,因此类囊体膜亦称光合膜
Choloropylla:叶绿素a的分子结构由4个吡咯环通过4个甲烯基(=CH—)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称为卟啉(环上有侧链)卟啉环中央结合着1个镁原子,并有一环戊酮(V),在环W上的丙酸被叶绿醇(C20H39OH)酯化、皂化后形成钾盐具水溶性。在酸性环境中,卟啉环中的镁可被H取代,称为去镁叶绿素,呈褐色,当用铜或锌取代H,其颜色又变为绿色,此种色素稳定,在光下不退色,也不为酸所破坏,浸制植物标本的保存,就是利用此特性。在光合作用中,绝大部分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及传递光能,仅极少数叶绿素a分子起转换光能的作用。它们在活体中大概都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存在于类囊体膜上。
PhotosystemI:PSI复合物是类囊体膜中另一种光合作用单位,它含有一个捕光复合物和一个光反应中心。构成PSI的捕光复合物称为LCHI,而将PSI的光反应中心色素称为P700,这是由于PSI反应中心色素吸收波长为700nm的光。PSI至少含有11种不同的与膜结合的多肽和几种结合紧密的脂类,包括P700。LCHI含有一百多个叶绿素a和b,以及其他一些与蛋白结合的色素。PSI的功能是将电子从质体蓝素传递给铁氧还蛋白(ferredoxin)。电子从质体蓝素传递给铁氧还蛋白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需要光能去驱动。
PhotosystemII:光系统II是类囊体膜中的一种光合作用单位,它含有两个捕光复合物和一个光反应中心。构成PSII的捕光复合物称为LHCII,而将PSII的光反应中心色素称为P680,这是由于PSII反应中心色素(pigment,P)吸收波长为680nm的光。
Calvincycle:卡尔文循环,一译开尔文循环,又称光合碳循环。是一种类似于克雷布斯循环(Krebscycle,或称柠檬酸循环)的新陈代谢过程,可使其动物质以分子的形态进入和离开此循环后发生再生。碳以二氧化碳的形态进入并以糖的形态离开卡尔文循环。整个循环是利用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