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住在富人区的她 2022/7/1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1
  一年级小朋友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先复****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上台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建立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虽然不是十分满意,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铺垫下,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起来。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学****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反思2
  《比大小》一课中,是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也是一年级学生学****数的概念的难点。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给学生讲故事“小猴分水果”为主题,使学生掌握比大小的方法。课上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小猴请客”的情境中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在“够吃”与“不够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理解“=”“>”“<”的真正含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教师注重挖掘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分类思想、优化思想、符号化思想等。让学生对简单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对学生的后续学****将产生积极影响,并产生长期的效应。最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掌握了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体验学****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主体的地位上。首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小猴一共请了几个朋友?他们都摘了哪些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由学生喜欢的“小猴请客”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和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的学****做好了铺垫。接着,动手操作,渗透分类。通过动手摆一摆,学生很明白谁大谁小,既能渗透分类思想、有序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又能让学生初步感知象形统计图的特点。
  (1)左边的3只小猴可以写成几?右边的桃子呢?3只小猴分3个桃子,够不够分?小猴的只数与桃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同样多)教师适时指出:表示两种事物同样多,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叫做等号,读作:“等于”,在书写时两条线长短要一致。(在图下面写上“3=3”,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2)每只小猴分1根香蕉,够分吗?请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认识大于号。“3>2”这个式子怎么读?(3大于2)用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3)每只小猴分1个梨,够分吗?请先摆一摆,再说一说,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引导学生学****3”、“”、“”象张着大嘴巴的大鱼,所以叫大于,而“”和“”,什么时候作用“、<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B、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C、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