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讲心理学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来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 性质◆中间、交叉、边缘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集) ◆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2. 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规律、心理活动机制的一门学科。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感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 个性(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 二、心理的实质 1. 心理是脑的机能 1 )个体心理发展(纵向) 2 )动物演化过程(横向) 3 )临床实践证明刺激颞叶:幻听; 刺激枕叶:幻视; 枕叶受损:致盲; 额叶受损:刻板固执 2.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 )客观性:客观现实指人周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内容:自然现实、经人加工后的现实、社会现实、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客观现实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在先,心理活动在后。♦不现实的、离奇古怪的幻境,素材还是来自于客观现实(猪八戒的形象) ♦脱离社会生活实践,就不可能产生正常人的心理(狼孩、猪孩) 2 )主观性形式上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反映结果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对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反映(物价) 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1. 构造主义理论(冯特、铁钦钠) 心理的三大元素:感觉、意象、激情。( 静止状态) 2. 机能主义理论(詹姆士、杜威) 强调意识的功能与作用;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整体。( 动态过程) 3. 行为主义理论(巴甫洛夫、斯金钠、华生)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非条件反射强化条件反射理论要点习得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建立条件反射消退率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出现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泛化率类似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原来的条件反射辨别率辨别学习后, 有选择地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强化理论正强化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期望行为(作业认真快速)) 负强化(不期望行为) 惩罚不愉快刺激以减少反应发生率 4.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心理结构理论: 人格理论: •本我:快乐原则•超我:道德原则•自我:现实原则精神分析理论 1. 性心理理论: 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2. 释梦理论 3. 心理防卫机制: 合理化现象; 转移; 退化现象; 补偿与升华; 否定或投射 5. 认知理论(埃利斯、贝克) Ellis 的 ABC 理论 A :发生的事件 B :对事件的信念 C :情绪及行为后果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进食、饮水、运动、休息、睡眠、排泄和性等安全需要:生命、财产、职业和心理安全等爱与相属需要:归属、关怀、温暖、友谊、爱情、奉献等尊重需要:被人尊重、赏识、认可,有声誉、成就、有影响等自我实现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成长成才等马斯洛需要层次的理解 1. 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能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 2. 高层次需要满足以后,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 3. 需要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4. 在特定条件下,绝大部分人的需要与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普及程度相关 5. 局限性 6.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 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强调无条件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