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论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策略-初中语文诗词鉴赏套路.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策略-初中语文诗词鉴赏套路.docx

上传人:可爱的嘎嘎 2022/7/12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策略-初中语文诗词鉴赏套路.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论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策略:初中语文诗词鉴赏套路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结晶勤谢红叶”是为了“好去到人间”,由此可见诗人是将“红叶”作为自己的象征。再结合诗的第一、二句看,诗人对流水太急似乎有些不满,为何不满?原来是深宫太闲,哀怨之情跃然而显。“题红叶”只因红叶可去“人间”,于是,那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就全在这“红叶”之上了。


从题目到内容,这是诗歌鉴赏的常识,要提高对诗题的解读能力,还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归纳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如诗题中出现风花雪月一类多为抒发诗人何种情感,带有植物名称的又会蕴涵什么深意等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常识后,分析就迎刃而解了。
二、查明注解,解背景探遭遇
注解是诗歌鉴赏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我们才能打开离我们千年的作者之心。在初中古诗词中,很多诗歌都会在诗词末尾处附带上注解,这些注解要么交代诗人的生活年代,要么简述诗人的时代背景。

以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注解为“选自邹同庆、王宗棠《苏轼词编年校注》(上)(中华书局2002年版)。江城子,词牌名。词题一作‘猎词’。密州,今山东诸城。”看注解让我们产生了疑问,苏轼怎么会在密州,打猎又有什么可写?再探究不难发现,宋神宗八年苏轼任密州知州。该文是通过冬猎的盛况来反映作者关心国家统一,反映对敌人入侵欲为国献身的强烈愿望。由此,“密州”这一注解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苏轼的爱国之情。



以唐杜甫的《不见》为例,诗歌注解为“这首诗写于杜甫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这首诗的标注部分注明了作者的经历和遭遇,只要找到了这把钥匙,诗歌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李白与杜甫是至交,李白生性狂放,在朝中得罪了权贵,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流放夜郎至今获释,作为好友,此诗凝聚了杜甫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同时也抒发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当然,并非每一首诗歌都能很明显地看到诗人的遭遇,但或多或少都隐含着一些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诗人和诗人创作时的感受,对理解诗歌的内涵是很有必要的。
三、看诗歌的情与景
文以载道,文章必定有诗人的情感,而更多的是将感情借助于物、景表现出来。因此,要鉴赏诗词,诗词中的情、景分析必不可少。尤其是那些借景抒情的诗歌,教学中教师更要通过引导学生从景来探情,在情中观景,在情境交融中领悟到诗歌的内涵。



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为例,诗题中“寄北”又被看做是“寄内”,即内人,妻子之意。很明显诗歌和妻子有很大关系。再看内容,“问君归期未有期”以问答形式来表现夫妻之间的关怀和惦记,事是宦游的乡愁和歉意油然而生。“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乃蜀国,巴山夜雨涨满了秋池,这难道不是诗人归期难料后的相思和孤寂凄凉的象征吗?归期无期,只有在想象的西窗剪烛,重话巴山中聊以***了。

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其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写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为多么,“水何澹澹”将大海波涛汹涌之势表现出来。其中,有惊讶,有赞叹,还有初登山之印象。“耸峙”将山岛高耸之势写得淋漓尽致。观海因位置不同而感受不同,曹操站在山上,视野开阔,故从大处落笔,将大海的苍茫浑然气势展现出来。而山岛的巍然又一下子夺去了诗人的注意,从而引出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之语。而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其看为是山水景物之作,山水景物不过是作者抒情之依托,在那大海吞吐宇宙气象中才让人有了胸襟的开阔,诗人那踌躇满足、建功立业的抱负才屹立于读者面前。
正所谓“我口表我心,我手写我口”,诗人眼中的景很多时候并非景,只不过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个寄托罢了。在诗歌鉴赏中,通过对情和景的把握,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分析中将情景融合起来,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中通过景来观作者的情,从而深入理解诗歌。


四、悟诗歌蕴涵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