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1 页
《离骚》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屈平(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译文: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 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文: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译文: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是古代圣贤所称赞!
6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译文: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 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译文: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文: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
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三、整体感知
提问1:第一段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内心苦闷,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第 4 页
 提问2:“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在本节中有何作用?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启下。
原因: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提问3: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由此看出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刚正不阿,愿献身正道)。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与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与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与黑暗势力
4、讨论诗人追求的理想:
提示: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
⑴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⑵ 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⑶ 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5、本文中多处用到比兴手法,试找出几例并简单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指君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与周围群小。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
第 5 页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四、学习反思:读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
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与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