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悬崖上的大锅圈小学
悬崖上的大锅圈小学
前往大锅圈小学的山路十分陡峭,崎岖而湿滑,因为担心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发生意外,家长总是守在山下,发出喊声,让孩子们注意安全
如果不是被钉上了“麻风村”的标志,突然走到位于云南昭通镇雄县五德镇的大锅圈“天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总会让人感到惊奇。但让人无法想象的是,这座由陡峭的悬崖,狭窄而崎岖山路构成的巨型岩洞里,却满含着麻风病后人难言的心酸。因为不被当地人接受,半山腰悬崖上的一间小房子,被改造成了大锅圈小学13个孩子就读的唯一教室。
54岁的袁和伦,是大锅圈小学的代课老师。2011年,袁和伦接替原代课老师,一直工作到今天。从家里到学校,袁和伦要步行1个多小时,遇到恶劣天气,时间则会更长。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他每天都要比学生们早到学校。
提起在大锅圈教书的事情,袁和伦既高兴也心酸。高兴的是,家中的妻子和孩子都很支持他的工作。妻子曾说:“既然是你自己选择的,我们就不会妨碍你的工作。”心酸的是,还是有很多朋友和邻居很不理解他为何要到大锅圈这种地方教书,在日常接触中,也因为怕他传染麻风病而避着他。去年,袁和伦一位朋友病逝,他去参加丧宴,很多客人不愿意跟他坐在一起吃饭;平时放学回家后,邻居也都躲他躲得远远的。
虽然很多人不理解袁和伦的工作,但是他说从未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在他眼里,即便是麻风病人的后代,也跟正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很聪明,也是中的教育。”袁和伦说,还有一个原因令他心甘情愿在大锅圈教书:“跟这些孩子在一起,自己很高兴。”
由于大锅圈小学条件简陋,教室阴冷潮湿,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袁和伦的右胳膊就患上了风湿,时不时隐隐作痛。不过即使艰苦,袁和伦最初的信念也没有改变,他说:“只要这些孩子在,我还有能力,就教他们一点知识。”
“开强,慢点。”在山脚下放牛的父亲声声喊着孩子的名字。前往大锅圈小学的山路十分陡峭,崎岖而湿滑,因为担心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发生意外,家长总是守在山下,发出喊声,让孩子们注意安全。
其实早在2008年,大锅圈的麻风病人就已经全部治愈,但因为当地多年来形成的对麻风病的恐惧,当地村民仍然强烈反对大锅圈的孩子到最近的新寨村干水井小学读书,当地政府只能无奈将原本看管麻风病患者的值班室改为教室。从此,大锅圈的孩子们便开始了悬崖上的求学生涯。
现在的大锅圈小学,教室一侧临着山壁,另一侧就是万丈悬崖。整个教室只有一扇窗户、4张课桌,光线昏暗,靠近山壁的一侧总是十分阴冷潮湿。教室建得也并不牢实,下雨的时候,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冬季天冷,袁和伦就用一个破旧的炉子生火,给孩子们取暖。
在这里读书的13名孩子共分两个年级,一年级和六年级,采用复式班教学方式,上午一年级的学生上课,下午六年级的学生上课,每天轮流调换。不过,由于教室坐落在大锅圈通往外界的唯一山路上,时不时会有村民穿过教室,正常的上课秩序经常被打断。尽管条件艰苦,但这依旧是13个孩子唯一能够上学的地方。
条件如此艰苦,到干水井小学读书成了大锅圈孩子们最大的希望。孩子们总是说,因为“去那里,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