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拔苗助长读后感
第1篇:《拔苗助长》读后感
拔苗助长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下面是我为你整理了“《拔苗助不了,那么以后那些更难的题怎么办?现在要你学多点,是要你以后学习的轻松点!”……。由于孩子只顾着学习那些困难的新知识,没时间复习,不仅一些重要的课内知识都忘掉了,而且那些“新知识”也理解不了,等于什么都没学,导致考试考差了,那些家长还觉得孩子“学的不够多”,就又逼孩子回房学习新知识,又给孩子报了许多第二课堂。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呀。知识是靠一天一天积少成多的,哪能一天两天学会所有学问呀!而且,既然孩子没有能力学会以后的知识,就要一步一个脚印,从现在学的的课内知识开始,也可以去一两个兴趣班,适当提高一下。孩子学习有劳有逸,学习成绩才能得以提高嘛!
希望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要再犯拔苗助长的错误了。
《拔苗助长》读后感范文(5) 几天前,我翻出了小时候的那本成语故事书,又细细品读了一遍,对《拔苗助长》这个故事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故事写了一个农夫觉得自己的禾苗总比别人的矮一些儿,就想了一个办法,把所有的禾苗都向上拔了一些。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他到田里一看,被他拔过的禾苗全都垂着头,蔫了!这真是一个愚蠢的农夫,不知把绿油油的禾苗往上一拔,破坏了禾苗的自然规律,不仅害死了禾苗,而且害惨了自己。
看完了这则故事,我不禁想起了小表弟,上个月,表弟来外婆家做客,看见外婆家种的向日葵这么矮小,诡秘地说道:“姐姐,外婆家的向日葵好矮啊!”“怎么了?”我小心翼翼地问。“我让向日葵长高了!”表弟自豪地说道。我连忙跑到院子里,晚了,完了,他把向日葵足足拔高了十厘米。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小孩会犯这种错误,就连大人也免不了。
浙江大学的一位教授最近被抓,为什么呢?原来这个教授在明知瘦肉精对人体有副作用的情况下,还是大力提倡推广瘦肉精,导致我国有很多人因为吃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而中毒。这位教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他是存心要害别人吗?那倒不是,他是为了自己名利双收而走的一条拔苗助长似的“捷径”,结果是既害了他人,又害了自己。
诸如此类,还有的人在西瓜里打膨大剂,在奶粉里加三聚氰胺,在燕窝里加亚硝酸……太让人震惊了!他们不正是在拔苗助长吗?而且他们害死的不再是“禾苗”,而是活生生的人啊!
醒醒啊,拔苗助长的人们!
第2篇:拔苗助长读后感
拔苗助长读后感500字
人总是那么的急躁,做什么事都希望一蹴而就。但他们都不知晓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付出劳动,春耕秋收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古人揠苗助长,不但没有让禾苗长高还导致了禾苗的死亡。往往不遵循万物生长必须经过的过程,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的。禾苗是不可能一夜就长成稻穗的,人也不可能一夜就能成功的。就跟我们的人生差不多,它必须经过时间的磨通过知识的积累,让我们长成成为真正肚子里有货的人。如果不想变成一无是处的人我们就得付出行动跟努力,我们也必须经历一些阶段,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并过好必须经历的历程,才能在将来的时光获得精彩。而不是通过各种像揠苗助长那样的方法试图不劳而逸获得成就,企图能够一步登天,但却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或许这样的人也能得到成长,获得但是他们各个方面都会蹩脚,就像被拔出泥巴的禾苗一样会被淹死,因为这样子的人即使能风光一时,绝对不能长久像这样揠苗助长有违自然,所以结果不尽人意 。所以说,要学好一项学术,还是得稳稳当当,扎扎实实地学习。国家的进步靠的还是真知识,真本事,而不是像农夫一样把秧苗拔出来造成表面的进步。特别是对责任重大的医学生们来说,如果不能真家伙,实知识,那么遭殃的就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