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潮州街巷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7,58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潮州街巷文化.doc

上传人:wc69885 2017/6/18 文件大小:7.4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潮州街巷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1 潮州街巷文化高一( 11) 周蔚淼冯琳丁林烨李畅林翠林罗煜彬许增圣郭斯达许佳柱吴达指导老师:张立娜一、课题背景许多潮州人在提及街巷文化的时候, 只是略知一二。似乎在钢筋水泥结构建筑矗立于城市各个角落的今天, 那些墙面布满着青苔的小街小巷正从城市人的记忆中被逐渐抹去。然而, 对于潮州这座沉积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小城来说, 这些小街小巷正是潮州文化的见证者, 它们记录着岁月流逝的痕迹。这些街巷的命名, 大都具有深刻的内在涵义,从街巷的名字中,我们便可以发掘出潮州小城深厚的历史及人文文化底蕴。为了唤醒潮州人对于街巷文化的记忆, 我们研究小组决定对潮州街巷进行一番探究。潮州有何各具特色的街巷?这些街巷的命名蕴含什么意义?它们的现状又是如何?今后又该向何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从街巷命名看潮州文化”的研究活动。二、研究目的 1 、通过了解街巷命名的背景,认识深厚而别具特色潮州的文化。 2 、通过探访潮州街巷的现状,了解该如何保护这些古迹。 3 、探索街巷的未来发展,提出保护街巷文化,潮州文化的可行措施。三、研究方法—— 2 1 、对所选取的有代表性的大街, 小巷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主要途径:请教长辈, 上网, 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第一周至第四周) 2 、对家乡街巷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它们的名称来由及现状,保护或遭破坏程度。主要途径:拍照,实地探访。(第五周至第七周) 3、访问街巷周边的居民, 了解广大群众对潮州街巷名称来由的认识及看法。主要途径: 发放调查问卷。(第八周至第十周) 4、讨论、研究、整理资料、分析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提出建议。( 第十一周至第十六周) 四、研究成果(一)街巷起名典故 1 、以历史故事或传说命名,这是所有街巷文化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版块。义井巷:潮州开元路不远处的东畔有一口古井,人称为“义井”。井对面的小巷,便是“义井巷”。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南宋皇室南逃。帝昰死后,陆秀夫、张世杰等大臣拥立赵昺为皇帝。次年,元兵进一步南侵,帝昺继续逃走。当他们一行来到潮州的时候,由于当时兵荒马乱, 城中居民门户紧闭, 帝昺一行口渴难忍。当他们走到城南时, 见路旁有一口井,井水清澈。可是,到处找不到汲水用具,真是望水莫及。宋帝昺长叹一声:“难道井水也来欺负朕么?”说来也怪, 话音未落, 但见井水蓦然上涨, 涌至井面。帝昺大喜, 以手掬水痛饮, 感慨地说:“井也知君臣之义!”并封为“义井”。井对面的胡同,便称为“义井巷”。从此,“义井”和“义井巷”的名字便叫开了,并流传至今。太平路:潮州城里有一条贯穿南北的长街,以前叫做“大街”。现在地道的潮州城人在口头上还是叫这条路为大街,它的学名叫做太平路,也就是近来重新修建的牌坊街了。 1926 年,军阀洪兆麟在潮州城开辟马路,于大街北端近上水门街口左近,掘出一块石碑。碑约一人高,近三尺宽,碑阳镌刻“太平”两个大字;碑的左下侧,镌刻“致和元年”四个小字。“致和”是元朝泰定帝的年号,是年为公元 1328 年。太平碑是六百多年前之物。洪兆麟获得此碑,乃于大街北端筑一三级圆台,树碑其上,称为“百花台”。太平碑背北面南, 正前方就是大街。洪兆麟遂将大街易名为太平路。原大街左右两侧也各有一条纵贯南北的长街称为东堤和西街,至此也易名为东平路和西平路。从此这条路就叫做太平路。甲第巷: 甲第巷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