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资源诅咒”国内研究综述.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资源诅咒”国内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迎春文档 2022/7/1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资源诅咒”国内研究综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资源诅咒”国内研究综述
王思璇 摘要:“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命题。国外学者已经对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也逐渐涉及到这一领域,以徐康宁为杰出代表。文章通过对“资源诅咒”国内研究现状的评述,就其中的疑
徐康宁、韩剑(2005)提出中国区域的经济增长在长周期上也存在着“资源诅咒”效应,并把它看作是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构建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数,重点考察中国不同省份之间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论表明,1978~2003年中国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要慢于资源贫瘠的地区。
徐康宁、王剑(2006)根据Corden和Neary(1982)经典“荷兰病”模型的经济涵义,以1995~2003年各省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采掘业部门的投入水平代表自然资源的总体禀赋状况,引入控制变量研发投入、教育投入、制度条件以及初始经济水平等,得出的主要结论为,“资源的诅咒”在省际层面上成立,并且主要是通过资本转移渠道排挤制造业和技术产业,从而制约经济增长,相比之下,劳动转移渠道的显著性则略差。
胡援成、肖德勇(2007)以1999~2004年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了“资源诅咒”现象在中国省际层面上的存在,并求出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门槛临界值主要取决于当地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比例。武芳梅(2007)参照徐康宁、韩剑(2005)的研究方法,对27个省份的自然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全国的位置再次作了验证。张菲菲、刘刚、沈镭(2007)以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验证了1978~2004年中国不同种类资源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胡健、焦兵(2008)对区域油气资源富集程度与经济发展速度进行了统计分析。
上述研究成果基本上证明了“资源诅咒”在中国地区层次上是成立的,但是不同的指标描述和不同的研究角度,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论。
郑长德(2006)通过对2004年各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自然资源丰裕度的关系的研究及1978~2004年各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和自然资源丰裕度的关系的研究比较,认为“自然资源诅咒”在中国各地区层面上即使存在,也不是经济增长率意义上的,而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意义上的,这和已有的研究不同。丁菊红、邓可斌(2007)从理论上证明了政府干预低效率与“资源之咒”现象、经济增长率低下是密切相关的,在此基础上利用地区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住海港距离、政府干预等因素后,“资源之咒”的命题在中国并不明显;资源因素与政府干预因素在中国是呈现负相关关系。
(二)中国典型地区的实证研究
在中国,典型地区的实证研究以山西为主,兼顾其他省市。
徐康宁、王剑(2006),王闰平、陈凯(2006),武芳梅(2007)通过对全的排名分析后得出结论,山西省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王再文(2006)从比较优势与制度落差出发,同样对山西省进行了典型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重型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山西的资源禀赋优势决定的;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经济结构的持续“重型化”可能导致山西经济遭遇“资源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