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开题报告,电机浙大.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开题报告,电机浙大.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7/6/18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开题报告,电机浙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开题报告, 电机浙大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电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姓名题目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设计学号专业班级所在学院信电指导教师(职称) 二○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三相异步电动机是交流电动机的一种,又称感应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坚固耐用, 维修方便, 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因其具有较高的效率及接近于恒速的负载特性, 故能满足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机械的拖动要求,从而成为各类电机中产量最大, 运用最广的一种电动机。本毕业设计是在掌握电机理论和设计原理的基础之上,结合具体设计要求, 通过感应电机的电磁设计, 从中又细分为额定数据和主要尺寸、磁路计算、参数计算、工作性能计算和起动性能计算五个部分,设计出一台性能合格的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在此成果后,通过改变气隙大小和改变每槽导体数两种优化方案, 最终设计得到一台性能优良的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过本次设计,了解国内外异步电动机的发展状况, 掌握电机电磁设计过程并学会查找数据所需相应图表,了解利用计算机设计电机程序的概念, 通过具体设计,了解 Y 系列 IP44 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标准。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电机包括变压器和旋转电机,都用于实现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旋转电机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交流电机又分为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隶属交流电动机, 又称感应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坚固耐用,维修方便, 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因其具有较高的效率及接近于恒速的负载特性, 故能满足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机械的拖动要求。电机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用户提出的产品规格、技术要求,结合技术经济方面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生产实际情况,运用有关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正确处理设计时遇到的各种矛盾, 从而设计出性能好、体积小、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和使用维修方便的先进产品。我国电机标准在总结以往电机设计、制造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已出台相关国家标准, 同时也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收集各类书籍,杂志,网络相关资源,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通过电机设计相关教材,结合具体情况设计一台性能优良的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一台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意义在于: 首先设计电机是电机原理和实践电机相结合的环节,是设计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所学专业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 是学习深化知识和提高的重要过程。其次,三相异步电动机是各行各业生产过程及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基础设备, 使用广泛, 值得研究。设计结果在完成中小型三相感应电动机电磁计算过程后, 得到一台性能合格的电机,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其部分参数,根据具体设计要求, 对其进行方案优化并最终设计得到一台性能优良的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选题的背景 1970 年到 20 世纪末,计算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发展高性能驱动带来了机会:随着设计、评价、测量、控制、功率半导体、轴承、磁性材料、绝缘材料、制造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机本体经历了轻量化、小型化、高效化、高力矩输出、低噪音振动、高可靠、低成本等一系列变革,相应的驱动和控制装置也更加智能化和程序化。进入 21 世纪,在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时代, 电动机和驱动装置继续发挥支撑作用, 向节约资源、环境友好、高效节能运行的方向发展。三相异步电动机隶属交流电动机, 又称感应电机。具有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 坚固耐用,维修方便, 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因其具有较高的效率及接近于恒速的负载特性, 故能满足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机械的拖动要求。 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内发展简史 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 我国电机制造工业极端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电机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品的种类,数量的不断增加,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50 年代以前我国主要是仿制国外产品为主, 1953 年以后多次组织了电机产品的改型设计和系列统一设计, 使我国从发电设备、大型交直流电机一直到种类繁多的中小型电机,大多数都有了自己的系列。不但建立了若干产量大、使用面广的基本系列,还建立了应用场合比较特殊的派生系列和专用系列。在电机零部件和安装尺寸、机座好等系列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已形成自己的体系, 还制定了电机专业的许多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正逐步接近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 60 年代起即走上自行设计的道路; 50 年代只能生产一般中小型电机, 不久后即能生产大型电机设备和特殊用途电机。与此同时, 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的日益广泛应用,使我国电机工业的发展走上了更加成熟的道路。在国内中小型电机方面,自 1953 年进行第一次全国统一设计后, 中小型电机的生产开始摆脱过去混乱的局面,走上了统一和系列化的道路。到目前为止我国生产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