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咏三叹长相思
温庆红 曾健开学初,校领导告诉我要上一节经典阅读课。上什么呢?无意中又读到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我毫不犹豫地认定了它,开始了“一咏三叹”的备课历程。
我捧起《长相思》虔诚地读了起来,短短36个字,很快就背出来了一咏三叹长相思
温庆红 曾健开学初,校领导告诉我要上一节经典阅读课。上什么呢?无意中又读到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我毫不犹豫地认定了它,开始了“一咏三叹”的备课历程。
我捧起《长相思》虔诚地读了起来,短短36个字,很快就背出来了。本指望能像其他文章一样,熟读成诵后灵感也会冒出来,不曾想越读越没了感觉。这样下去可不行,我找来毛笔,把《长相思》写了一遍又一遍,原本想在一次次的沉思默想、心灵对话后得出些许灵感。哪知道,几天下来,最初的兴致和冲动烟消云散。“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告诉自己,“要想摆脱困境,必须把这首词读厚。”
于是,我放下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转而去搜寻别人评鉴《长相思》的各种文章。不到一天的工夫里,我就搜到了数以万计评鉴《长相思》的文字。我把这些文字转存到手机里,像看小说一样,一有时间就翻开来看。两个月来,这些文字在我眼前精灵般地摇曳,不但一波又一波地激荡起我对《长相思》的新的爱恋,也慷慨地为我提供了教学设计的种种灵感。
文本细读让我沉浸在底气十足、神采飞扬的精神状态中。然而,好景不长,当我思考的脚步跨进课程之巷、教学之门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知眩晕。我深深体味到了那种什么都想采摘、什么都难以割舍的贪欲和尴尬。沉浸在文本细读中的我,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要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策略无疑就是诵读,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诵读,就是“因声解义、因声传情、因声求气”的诵读,就是“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的诵读,这也符合经典诵读课这一主题。对学生而言,诵读自然是他们乐意的一种学习方式。
诵读既已成了教学《长相思》的基本策略,那么对我而言,就要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