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是当今高校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主要方法。文章在分析帮助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总结出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开展,此举既不需要扶贫组织或个人与扶贫对象见面,也不需要他们能够为扶贫组织或个人带来回报。这种帮扶方式重在救急,缺乏荣誉与责任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贫困生出现一种依赖思想,接受扶贫物资或扶贫资金就变得理所当然,更别谈回报社会之说。所以高校贫困生扶贫首先要加强思想上责任与荣誉教育。
(二)对贫困生的扶贫教育缺失
很多高校在帮助贫困生的过程中,一味注重强调怎样能够从物质上、经济上帮助贫困生,而忽視针对贫困生开展扶贫教育工作。因为贫困生通常并不愿意接受他人的资助或扶持,而一旦接受了资助或扶持那么在心理上就会以“被资助者”的身份自居,这显然会为贫困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进而导致贫困生不能正视社会与他人的关爱,思想贫困的状态也总会伴随他们。因此,高校在帮助贫困生工作上应加强长期思想、心理、技能等制度化教育工作。
(三)贫困生接受帮扶但思想不积极现象严重
就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工作的现状而言,很多贫困生依然存在心安理得地接受扶贫资助,但是并没有形成要以别人的关怀为动力,在日后更好地回报社会的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贫困生认为自己贫困接受别人的帮扶是应该的,而自己回报社会则不是理所应当的,这一心态的产生便形成了高校贫困生接受帮扶但思想不积极的问题,这一问题应该作为高校帮助贫困生走出思想贫困境遇的主要立足点。
三、解决高校贫困生思想脱贫问题的对策
(一)高校要注意扶持贫困生的方法
改变高校贫困生思想贫困的状态,必须将改变扶持贫困生的方法放在首位。就以往高校扶持贫困生的方法而言,不是采用“未曾谋面”的冷淡式扶持,就是采用“全民皆知”的炒作式扶持,这两种扶持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存在依赖性思想,或是自卑心理,这显然不利于贫困生思想脱贫。为此,高校在扶持贫困生的方法上要逐步改进,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来进行:
第一种,专门为之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这种扶持的方式是间接扶持贫困生的方法之一。在扶持高校贫困生的过程中,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又能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让贫困生意识到通过自己努力劳动、工作可以摆脱贫困状态,进而帮助学生在思想层面走出贫困。第二种,组织爱心关怀活动,这一种扶持方式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在扶持高校贫困生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教师、辅导员、校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真心关怀。组织爱心关怀活动,是让贫困生感受到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他们改变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能够体会到为什么要帮助自己,自己以后也有义务帮助别人,要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贫困生在接受各方扶持的过程中,能够心存感激、奋发图强。第三种,鼓励式扶持,这种扶持方式是从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方面着手的方式。在扶持高校贫困生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鼓励式的扶持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越挫越勇的脱贫意识,在学习成绩上要保持奋勇争先的心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勤工助学、自主创业等方式,取得各方面的成功,建立脱贫的自信心,从而有利于贫困生长期的、可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