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2 页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政治组:黄国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知识分为两目,第一目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第二目分析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重点在于探究规律的特点以及方法论要求。本课是对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学生活动:讨论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这两种情况错在哪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5、学习运动的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永恒的和绝对的。
,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
学生活动:讨论欧布里德和刻舟求剑等案例。
第 3 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运动和静止是分不开的,是统一的,割裂二者会犯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错误。
过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而运动的并不杂乱无章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1、学生自学规律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教师活动:通过案例讲解“看到苹果砸头,但是看不到万有引力”,引导学生注意区分现象和本质。
2、学习规律的基本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条件性。
律具有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 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规律具有条件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规律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并附有案例说明,进行课堂交流。
教师活动:适时引导,对学生提出的案例分析不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避免走入误区。
(三)课堂小结:
(四) 知识拓展: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不同的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夸大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种极端的理解。
1、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认识内容的客观性的思维方式。
第 4 页
2、诡辩论:指运用不正确的论据进行随意的主观推断的一种哲学思维方法,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的表现之一。中国古代的惠施、公孙龙和古希腊的克拉底鲁都是诡辩论的著名代表。
(五)随堂训练: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
①“枯”与“荣”都是“草”的存在方式
②“枯”与“荣”的转换是一种概念的运动
③“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物质实体
④“枯”与“荣”是物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9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这些要求蕴涵的哲理有( )
①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
③存在的变化是对思维变化的反映 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互不相容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不让农作物遭害虫侵害。重庆璧山区采取 “以虫克虫”的办法,即饲养农业害虫的天敌昆虫,在通过生物防治减少因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