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释义:第九条
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展会计核算。
【释义】本条是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及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的规定。
会计是计量经济活动、处理并加工经济信息,并将处理结果与决策者进展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释义:第九条
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展会计核算。
【释义】本条是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及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的规定。
会计是计量经济活动、处理并加工经济信息,并将处理结果与决策者进展沟通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的产品就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能够既形象又生动地描述经济活动的状况,传递经济活动变化的信息,反映经济活动的成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同的主体实现经济目标供应同样的帮忙。会计信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参加经济活动的主体都需要而且可以使用会计信息作为沟通的工具,以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会计信息已成为一种商业语言。
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信息来源于社会经济生活,来源于实践。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信息,纷繁浩杂,瞬息万变,要了解经济活动状况,把握这些信息,最简洁的方法也是最根本的程序,就是把它们记录下来,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就形成了最根底的会计信息。要取得更精确、更系统、更全面的反映经济活动实绩、提醒经济活动内在规律和进展前景的会计信息,就需要经过更简单的加工处理程序,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展筛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做细致的计量、分类、汇总、比照和分析等。可见,形成会计信息要经过一个处理加工的过程,会计信息就是这个处理加工程序完成后形成的结果。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就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信息系统中一系列重要程序的集合。如何进展会计核算,也就是如何形成会计信息,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会计在经济治理和财务治理中的职能能否有效发挥,因此,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肯定的规章,从法律上对会计核算进展标准是特别必要的。
确定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一个根本前提。会计主体是独立于其他机构的某一机构或者某一机构的一局部,是会计工作为其效劳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展和经营活动组织形式的进展变化而产生的。会计主体的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主体会计核算范围,避开各主体的事务相混淆。由于会计核算的对象,从宏观上说是社会经济活动,而社会经济活动又是由各单位的详细的经济业务及有关事项所组成,所以,从微观上说,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各单位的经济业务事项。由于社会经济关系错综简单,各单位本身的经济活动往往都是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相联系,而每一单位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也都是与其他有关的经济业务事项相联系。在这种状况下,各单位进展会计核算,首先应当确定会计核算的范围,明确哪些经济业务事项应当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也就是应当确定会计主体。以企业为例,确定某一企业为一会计主体,要求它在进展会计核算时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