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诗文中描写音乐的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文中描写音乐的方法.doc

上传人:卢卡斯123 2022/7/14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文中描写音乐的方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文中描写音乐的方法
  古诗文中描写音乐的方法
  ,有过耳即逝的特点,所以很难描摹,然而古典文学中有些诗文对音乐的描写却很精彩,其描写方法很值得借鉴。
  一、运用贴切的比喻,以声写声
古诗文中描写音乐的方法
  古诗文中描写音乐的方法
  ,有过耳即逝的特点,所以很难描摹,然而古典文学中有些诗文对音乐的描写却很精彩,其描写方法很值得借鉴。
  一、运用贴切的比喻,以声写声
  这种方法即指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的声音。如?琵琶行?中的一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泉流冰下。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以急雨,比之以私语,比之以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
  二、运用通感的修辞格,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
  这种方法可使抽象的乐声变成详细可感的画面,这样,音乐就生动起来了。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有这样几句: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再如?明湖居听书?中,作者是这样描写声音的: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里写的是听书的感觉,重在强调听觉上的舒适。言其唱到到高处时,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这里又用想象出的视觉形象来比喻,突出了声音的清脆、韧性、高亢。写声音的回环转折,而又节节高起时,作者又用看得见的景象、经历过的事情作喻: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绝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这段话突出了声音愈唱愈高,而又雄浑高亢、婉转悠扬的特色,使声音的变幻、回环似有形的景致一般展现于眼前。再如声暂歇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遂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时显现,使人们通过联想,可以想象出声音如花鸣春晓百鸟乱鸣,让人感到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三、通过描写写出了音乐旋律上的变化
  例如,?琵琶行?中从转轴拨弦开场,而后嘈嘈切切错杂弹,继而间关莺语幽咽泉流之后,便声暂歇,于无声处凝绝后是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般的声音突起,最后以裂帛般的高音完毕。
  ?明湖居听书?中说唱过程那么是:声音不甚大,随后越唱越高,拔个尖儿,然后回环转折,节节高起,继而于极高处陡然一落,声音变得渐低渐细,直至无声,却忽又扬起,最后霍然收音。
  二者描绘的声音都是从一般音阶开场,而后渐低,后至于无声,再又突然迸发,在剧烈高昂处完毕,声音也由简而繁,抑扬结合,快慢相间,上下交织,刚柔并济,跌宕起伏,极尽乐声的迂回曲折、千变万化。
  四、侧重于音乐效果的描写,通过听众的反响表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在?李凭箜篌引?中,诗人写道: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弹奏箜篌的乐声使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