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对公司质量(zhìliàng)管理、平安(píng ān)生产和施工(shī gōng)工期、疫情防控的建议|平安(píng ān)生产(shēngchǎn)管理工作的建议
对公司质量管理、平安生产和施工工期、案和分项工程进度方案,在编制总体一次性备料方案的根底上,进行分项材料方案的编制,切实保证材料设备落实到位。
:
明确生产、平安、技术、测量、质检、试验、材料等与现场直接相关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和工作流程,使每个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做到目标明确,对上明确负责对象、对下明确管理对象、左右明确各协调部门和工作程序,减少因管理原因造成的误工情况。
四、对环保的建议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
加强宣传和监督,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鼓励环保节能科技创新,大力开展循环经济。
五、疫情防控建议
为提高本工程建筑工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能力,减轻、消除传染病的危害,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平安,维护施工现场正常的施工秩序,特制定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
指导思想: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为指导,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工作原那么,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做好建筑施工现场防控传染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有效、切实维护生命平安和秩序稳定。
目标任务:
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广阔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快速反响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传染病不在建筑工地蔓延。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发动全体施工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对员工宿舍进行大扫除,及时清理脏乱差和卫生死角。
每日进行施工人员身体病况排查,一旦发现发热等疑似病症的人员,立即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员工所在寝室所用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疫情立即向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
严格控制新入场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并对外地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送往定点医院,严禁在工地留宿。
工作原那么:
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全体工人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标准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预防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与落实建筑工地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快速反响、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响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响,及时准确处置。
消毒与检查:
人员登记管理:对进场人员,工程部要做好花名册,记录所有人员所在地、返岗时间、是否与疫情高发地区人员接触、是否有发热病症等。外省回来人员按防疫指挥部统一要求隔离、留观。加强门卫管理,尽量限制人员在一个出入口通行,集中管理排查。每天对进场人员进行排查登记,登记人员姓名、工种、进场时间、进场测温温度等。
消毒测温管理:每天按照说明书,使用84消毒液、酒精等,对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食堂、卫生间、垃圾堆场(桶)开展两次以上的消毒工作并记录对出入人员严格登记、测量体温,发现异常立即进行隔离并上报防疫指挥部;
对进出车辆严格登记并进行喷洒消毒,外省工地车辆严禁驶入工地内部。
联络与上报:
疑似病例:有以下三项临床表现,并具有任何一项流行病学史的患者:
临床表现:
一般病症: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局部患者起病病症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疫情高发区域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疫情高发区域发热伴有呼吸道病症的患者;
有聚集性发病或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物资储藏:对于药品、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储藏数量是否满足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