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1
带着夏的余温,嗅着秋的气息,9月20日,我有幸作为黄石市初中语文学科代表,前往江城武汉参与了“国培安排(20xx)”——湖北省中小学校本研修指没有读过,我们怎么指导学生读书?我反问自己:我做到这些了吗?我现在知道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老师的缘由了!
研修期间,我们还始终思索一个问题:农村落后地区老师校本研修主动性原来就不高,为什么大多老师还不愿参与培训学习?就这一问题我曾经与省继教中心王金涛主任在报告现场进行互动沟通,并引起参训学员们的爱好。说醇厚话,对有专家答疑认为是老师华蜜观出现偏差,是因为老师工资待遇低所造成,我有怀疑也有了自己思索后的答案。的确,老师工资待遇低是老师当前工作热忱不高,懒于提升专业素养的主因,但问题是我省今年大幅度提高了老师工作待遇,是不是老师们会自觉涌向通往自我成长的校本研修华蜜之路呢?我看主要是我们整个校本研修生态出现了问题,北京市十一中学的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校本课程改革,为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试想,假如把你调入北京十一中,你有让学生自觉选你的课并喜爱上你课的自信吗?你还敢不自觉参加校本研修吗?
收获中暗下决心
丰富多彩的国培内容让我反思许多,也收获许多。十天惊慌有序的国培学习,专家、教授们的殷切训诲,高屋建瓴的理论,鲜活生动的课例无不在我的心里泛起涟漪。38位“顶天”“立地”的省内外专家名师授课指导,101个“志同道合”的同伴互助沟通研讨,我收获着新的理念带给我的欢乐,带给我的震撼!顺当完成了傅华强主任提出建立优秀老师“同仁圈”,完成“四个一”即结识几个学科专家、深交几位同行挚友、探讨几个专题问题、共享一项特色成果的培训要求和目标。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引,一个人有多胜利,看他与什么人为伴。有了名师的指导,我暗下决心:培训结束就是我经过“修炼”之后的重新起先,我肯定用这些新的理念服务学校、服务老师和学生。叶显发教授要求我们做一个探讨型的大师,而非教书匠。我们可能在教学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遵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力求每节课都上得扎扎实实,让学生课课有收获。再比如多读书,读书能够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提升我们自身的素养,进而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实力。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同样,作为老师,只有通过阅读的不断积淀,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具有“性格”。还有,我过去始终头疼的作文课,我要按蒋红森老师、陈水明老师讲的方法,教会学生视察生活,思索生活,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努力在教会学生“怎样写”和“写什么”上下功夫,做到规划有序,指导有效,以人为本。评上高级老师职称后,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成为在地方上有所作为的名师,20xx年评为“阳新十大名师”以后,我曾迷茫过,现在,国培给我指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有所进步,有所追求,力求变教书匠为探讨型名师,并引领更多老师走上校本研修的“修炼”之路。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行走在校本研修的路上,任重而道远。培训学习虽然拉上了帷幕,这一刻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征程又将起先,对于我来说,将来的教化之路还很长很长,我会带着这些刚好补充的能量,用学到的新理念为导向,在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英勇前行。培训总是有限的,但开启的心智给了我广袤的天地与无穷的动力。培训是短暂的,但进取是终生的。我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