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综合绘画论文:绘画材料的艺术性探析
本文作者:孙志晔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综合绘画材料的特性与美感
在创作实践中,我们经常接触和应用很多物理特性不同的材料,这些材料的肌理、质感及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大有不同。留下的斑驳痕迹,石蜡溶化又凝固后的流淌状态。这些意外收获都有可能成为当代材料创作探究新层面的酵素,由此打开以材料本体语境打动和感染观者的进展新格局。
劳申伯格对材料的应用范围特殊广泛,尤其对丝绸质地的运用手段很超群,效果让人着迷,其实此类材料作品的效果来源纯属偶然。据说一次艺术家在工作结束后,用废丝绸团起来擦拭机器上的油墨时,无意中发觉油墨一层层地渗透进丝绸里,层层叠叠,扑朔迷离,之后靠着对材料的敏感,劳申伯格抓住这次偶发的灵感,经过多次试验,最终解决了丝绸、丝网印与油墨的技术难题,作品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观念与材料的结合
何为观念,它不是一个概念、一种方法、一些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的思想,而是指人在感性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和感悟力气,即布满悟性、禅机的才智。在力透表象的反省中,观念性包含着艺术家对材料感觉的敏锐和渗透思想的醒悟,所以他们关注当下社会人的本质与价值、精神信仰与尊严,强调对现实的批判;所以他们留意艺术的情感性,通过材料形式语言中不同的示意信息,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思想情感印记,带给观者各异的视知觉感受;所以他们使材料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内涵,它承载着艺术家自觉反思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才智地对待自然、对待万物的思想情怀。
6
艺术家呈现在综合材料创作中的感悟性和观念性的特征有两个,一是对当下生存思考和人文关怀,二是对新旧媒介的综合,两者共同构成了现当代艺术家对材料敏锐的捕获力气,这就与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方法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区分。除了提倡创作中应打开无意识的大门,发掘潜意识的因素之外,更强调材料探究性和手段选择性,如何让材料作品中的思想与手段有机结合,这就需要艺术家才智地探寻到那些具有他所需要的媒材形态和艺术观念高度吻合性的材料。
材料大师塔皮埃斯认为,一件艺术品所具有的感人力气并不仅仅取决于材料本身价值的贵贱,重要的是它承载着艺术家的精神。在他看来,只有将材料作为媒介把艺术引向象征,才能制造出不行见的震撼。塔皮埃斯常利用材质的美感、简约的颜色以及肌理与刮痕等手段,表达出塔氏的奇妙意境和哲学象征。《作品2号》运用水墨、石灰等综合材料,在灰蒙蒙的纸上消失出类似茧状形态的白色图形及与之相对的黑色图形,以黑白灰和点线面的组合使一团原本杂乱无章的线条成为了开启整个画面的才智和光明的思想。从他创作意识和思维观念中看出,他的思想具有东方审美哲学的影子,这应当与他深化研读《道德经》等东方佛道、家文化经典的个人经受关系很大。
其实艺术家在材料创作中接触媒材的动机无外乎有两种,或是带着构思去苦苦查找他中意的材料,或源于最初沉迷材料媒介的材质美感,却渐渐发觉潜藏于内的观念表达。不论是哪种情形,在选择媒材时艺术家都要先对材料及其特性进行深化的思考和充分的探究,同时与自身经受和性格喜好相联系,找到契合点,有过此番经受的作品必定带有艺术家鲜亮的个人风格和感染力。但这一完满过程通常很难在短期内随着艺术家本人的意愿实现,他们总要经受一番实践探究和创作意志的考验,需要不断的培育和严格的训练,以及多个阶段与材料相互磨合。
6
第一阶段作为一种创作手段的补充,凭借材质的特征美感丰富加强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力,这是材料参与创作的初级从属阶段。
其次阶段才真正进入材料本体表达的审美阶段。由于材质的本体呈现有不行替代性,直接将材料特性应用于创作实体,在呈现材料作品留给观者的初步记忆的同时使“视觉潜质”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和表达。但此阶段还只是媒材进入审美本体观念的确立阶段。
第三阶段是物质内涵的升华阶段。综合材料创作表达中除了要表现材料的审美功能,还要通过精神观念提升使其进入具有特殊意义的视觉语言。材料既是艺术家的记忆性物质和精神联合物,同时又具有广泛普遍的象征性,能否“读懂”材料,是否把观念和材料语言“合理”地融为一体,材料作品中是否传达着艺术精神性,这才是艺术家在材料创作中追求的真谛和此阶段最需要解决的关键。
有人说尚扬是中国美术界20世纪80年月以来最富于否定自己和渐进性强化材料表现的艺术家。他经常在画布面前“熬煎”自己,苦苦思索,在一遍一遍的尝试中期盼材料、技法中消逝的奇迹来牵引自己的创作构想,从他的艺术历程看所言属实。从早期的《黄河船夫》的苏式风格到《状态》系列、《大风景》系列及《董其昌方案》系列,从单纯架上绘画到使用多种材料的“综合”,他的作品手法和创作观念变化猛烈而彻底。
8
20世纪80年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