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黄河原阳三官庙控导工程出险原因分析及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河原阳三官庙控导工程出险原因分析及对策.doc

上传人:探春文档 2022/7/1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河原阳三官庙控导工程出险原因分析及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河原阳三官庙控导工程出险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 2010年6月20日,黄河原阳三官庙控导工程38#坝出现险情,经过新乡黄河河务局、原阳黄河河务局、施工单位及当地群众的奋力抢护,历时43天圆满完成了抢险任务,确保了工程及附近村庄况
2010年6月17日,黄河小浪底防洪预泄后,三官庙工程38#坝开始大溜顶冲。6月20日6时,38#坝圆头因受大溜淘刷,出现根石坍塌险情,出险位置38#坝圆头顶点至下跨角,长度21m,,项目部查险队员立即按照预警机制逐级汇报,接到险情汇报后,项目部迅速派出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查勘,同时按照度汛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抢护,并加强对工程的观测。至8月1日18时,38坝共抢险11次,据勘测,38坝圆头根石走失长26m,,;背河土胎坍塌长度81m,,。
4出险原因
工程在建
三官庙控导为在建工程,工程尚未修建完成,设计10道丁坝仅完成了6道,导致工程整体防洪效果难以发挥。自2009年12月底38坝修建完成后一直靠溜,长时间的边溜冲刷,已使坝头根石不稳,又经调水调沙大流量、高含沙量的水流高强度冲刷,根石走失、坦石下蛰,形成险情。

经设计单位地质勘探,工程河床地质属黄河近现代冲积地貌,淤积层呈现淤河层沙结构,该结构地质条件对水流的冲刷能力不同,淤(粘)土层抗冲刷能力强,而沙(壤)土层冲刷能力弱,因此同一部位河床,沙(壤)土层部分被冲刷掉,而此时可能悬空的淤(粘)土层仍起着稳定坝体的作用,当达到极限淤(粘)土层失去稳定作用,造成坝岸基础突然坍塌,形成坝岸墩蜇等险情。

2010年调水调沙自6月19日开始,至7月7日结束,期间工程上游花园口断面,最大流量达到6000m3/s,最小流量1670m3/s,较大的流量变化,形成高落差的水位,造成靠水边坡的稳定性下降,导致出现坝坡大体积坍塌。
5 抢险措施及过程
三官庙续建控导工程险情发生后,项目部度汛领导小组立即按照预先制定的度汛预案有条不紊的运行起来,同时在新乡市河务局、原阳县河务局派驻相关技术人员指导下,项目部按照“边抢护、边报告”的原则,组织当地应急抢险队员50余人,1艘抢险船、2部自卸汽车、2部装载机、1部挖掘机进行抢险。根据出险及河势情况,制定了“圆头抛散石固根挑溜、背河抛枕防淘恢复坝身”的抢护方案,同时按照先重后轻、先上后下的原则,对出险部位进行紧急抢护。对圆头至下跨角根石走失的部位,由于初期险情发展较为迅速,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大量抛散石固根挑溜,再抛铅丝笼固根还坡,未抛投到位的人工排捡到位。对坍塌墩蜇严重的38#坝背河土坡,在坍塌起始部位停靠抢险船挑溜后,开始自上而下对土体坍塌处抛柳石枕固根,枕体与土胎空挡处,下抛柳料层上压散石层层结合,防止回流淘刷土体,最后抛乱石还坡。至7月5日23:10分,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38#坝圆头根石台、散石坡基本得到恢复,背河土胎准备汛期抢险汛期结束后恢复,抢险宣告取得阶段性胜利。7月7日小浪底调水调沙结束后,至7月27日大河来水流量一直维持在1000m3/s上下,坝岸未发生较大险情。7月28日10:30分,黄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