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文档名称:

信息化与教育-全国中学校长大会周宏仁.ppt

格式:ppt   大小:5,561KB   页数: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信息化与教育-全国中学校长大会周宏仁.ppt

上传人:小落意 2022/7/15 文件大小:5.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信息化与教育-全国中学校长大会周宏仁.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信息化与教育-全国中学校长大会周宏仁
*
目 录
一、信息革命与信息化
二、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
三、全球信息化向高端发展
四、信息化与教育革命
*
一、信息革命与信息化
什么是信息化
现代影响,更多的是有形的、物质的、硬性的,而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则更多的是看似无形的、非物质的、软性的。
如果说工业革命产生的是一种“硬实力”、是体现力量的“肌肉”的话,信息革命所产生的则是“软实力”、是体现智慧的“大脑” 。前者使人更“强壮”,因为有形而容易受到重视;后者虽然使人更“聪明”,却因为看似无形而不易受到重视。
这是热衷于工业化的人们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也是信息化推进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社会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
信息化
*
什么是信息化
什么是“化”?“化”就是“变化”。“农业化”使人类由靠“采集食物、捕猎动物”为生的原始社会向着以“栽培植物、畜养动物”为生的农业经济变化;“工业化”使人类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着“以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的工业经济变化;“信息化”则使人类由工业经济向着充分利用信息和由信息而产生的知识的服务经济的方向变化。
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向着一个方向变化,就一定会产生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使社会的属性发生质的变化。农业化使人类由原始社会走向农业社会,工业化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就是这样的例证。
*
认识和理解信息化
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几个不可忽视的要点。
首先,信息化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进程,或简单的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而更重要的,信息化是一个社会的进程,即社会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其次,信息化不仅仅具有生产力(生产技能与生产工具)发展的内涵;同时,更重要的,信息化意味着生产关系(管理流程和组织机构)的变革。
第三,信息化的内涵是改变人类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方式,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方式。
*
信息社会
*
信息社会的全球共识
2019年12月,在瑞士召开的第一次“信息社会世界峰会”通过了一个“原则声明”,其中,世界各国政治家“代表世界各族人民宣布”并正式向全球确认了信息社会的来临。
信息社会因而也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概念的一个基本方向和目标。离开了信息化和信息社会,我们的现代化就有可能迷失方向。
“我们深信不疑,我们正在共同迈入一个极具潜力的新时代,一个信息社会的新时代,一个扩展人类沟通和交流的新时代。”
《构造信息社会,一个新千年的全球挑战》
*
认识信息社会的五个维度
技术的维度: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信息时代一切经济活动的技术基础。
经济的维度: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经济活动中所具有的绝对重要性。
社会的维度:超过一半的从业者在与信息和知识的规模性生产、传播和利用的部门中就业。
网络的维度:网络成为沟通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一种基础设施。
文化的维度:工业社会改造的是生产的方式,而信息社会改变了生产的最终结果,即文化。
*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可以用“三化”来概括,即: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
采食
捕猎
栽培植物
畜养动物






机械化、电气化、
自动化



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
信息和知识的生产
和传播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农业
机械化自动化
数字化、智能化、
网络化
精准农业
农业高科技化
*
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关系
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不是相互排斥、“有你无他”的发展过程;也不是一先一后、互相“断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关系,而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三条平行的轨迹。
不是工业化了农业化就结束了、信息化了工业化就结束了;不是工业化了就不要农业化了、信息化了就不要工业化了。三者并不彼此对立。
农业化也好、工业化也好、信息化也好,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促进他们的相互融合,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
*
二、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
中国痛失工业革命的机遇
苏联痛失信息革命的机遇
信息化在中国的发展
*
中国痛失工业革命的机遇
*
工业革命:中国落后一百年
历史经验表明,变革就是机遇,变革越大,机遇也越大;而抓住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尤为重要。
如果从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主张师夷之技、造船制炮,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设洋炮局、训练洋炮队,作为洋务运动的开端算起,中国的工业革命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