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高三数学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37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数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杏杏铺 2022/7/15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数学教学设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高三数学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教学设计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中学数学必修5中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主要是二元均值不等式。它是在系统地学****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必要,同时演示动画帮助学生验证基本不等式等号取到的状况,并用电脑3D技术展示基本不等式的又一几何背景,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增加教学效果。
五、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过程的设计从实际的问题情境动身,以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为着手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探求基本不等式的结构形式,并进一步给出几何说明,深化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明确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洁最值问题的应用价值。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时刻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
六、教法和预期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6个教学环节,强调过程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动视察、分析、感知、归纳、探究等思维活动,从各个层面相识基本不等式,并理解其几何背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基本不等式为主线,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本上,充分展示基本不等式这一学问的发生、发展及再创建的过程。










同时,以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协助手段,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便于视察,从而把一个生疏的、内在的学问,变成一个可认知的、可沟通的对象,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这节课的学****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相识基本不等式,并了解它的几何意义充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强化证明的各类方法;
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洁的最大(小)值问题并留意等号取到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刚好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刚好调整教学措施,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较为志向的教学效果。
高三数学教学设计2
一、基本学问概要:
:相交、相切、相离。
从代数的角度看是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时必相离;有两组解必相交;一组解时,若化为x或y的方程二次项系数非零,判别式⊿=0时必相切,若二次项系数为零,有一组解仍是相交。
:。
焦点弦:若弦过圆锥曲线的焦点叫焦点弦;
通径:若焦点弦垂直于焦点所在的圆锥曲线的对称轴,此时焦点弦也叫通径。
3.①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弦长公式:
=或当存在且不为零时










,(其中(),()是交点坐标)。
②抛物线的焦点弦长公式|AB|=,其中α为过焦点的直线的倾斜角。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相切条件下某些关系的确立及其一些字母范围的确定。
: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设而不求与整体代入的技巧。
:直线与圆锥曲线当只有一个交点时要除去两种状况,些直线才是曲线的切线。一是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二是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
二、例题:
直线y=x+3与曲线()
A。没有交点B。只有一个交点C。有两个交点D。有三个交点
〖解〗:当x>0时,双曲线的渐近线为:,而直线y=x+3的斜率为1,10因此直线与椭圆左半部分有一交点,共计3个交点,选D
[思维点拔]留意先确定曲线再推断。
已知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为的倾斜角,且的长不小于短轴的长,求的取值范围。
解:将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得
由,
的取值范围是
[思维点拔]对于弦长公式肯定要能娴熟驾驭、敏捷运用民。本题由于的方程由给出,所以可以认定,否则涉及弦长计算时,还要探讨时的状况。
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A、B两点
(1)求证:
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