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会体育的特征及文化自信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会体育的特征及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我国社会体育反映了中国五千余年文化积淀,不仅与以西方体育为主体的现代竞技体育文化有质的差别,而且与西方的社会体育相比,也有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中国体育文化强调天人合一, 目标是修身、养性, 主张是内外俱练、神形兼顾、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统一的原则。中国体育文化更具有业余的性质, 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都具有极强的适应性。[1]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速的国际文化背景下, 从文化角度分析研究我国社会体育的文化特征, 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的文化自信,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发展。 1 自然养生积极的体育保健养生观念将体育作为通达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极具中国特色。我国的传统养生文化已经历史悠久, 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基本形成了养生理论。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 运动保健养生意识已深深影响达到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例 2 如饭后百步走, 活到九十九一类的民间谚语即使并不一定完全科学,但很好说明了运动和保健养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研究表明,适度强度的体育运动可刺激和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而高强度运动却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2] 一个精力充沛、精神矍铄、步履稳健的老者, 其身体在公共场所接受公众目光的洗礼, 真令个人自豪、他人羡慕。如果问其养生之道, 老者在诸多密诀中, 必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可缺少:锻炼身体。 2 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意识恩格斯曾告诫人们: 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3] 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天人关系问题时, 不是把天人关系简单对立起来, 而是在力求寻找二者内在联系的同时, 把天人视作同源的和谐关系, 天人合一就是这种和谐关系的精辟诠释。我国传统体育所表现出来的天人合一思想比比皆是。体育锻炼中, 绿色的风景, 清新的空气, 旺盛的人气, 使人们获得了一种超脱, 一种陶醉, 身心从生产性的劳动或担负责任的其它活动中解脱出来, 人的生存本质得以彰显。我国社会体育亲近自然环境的文化特征, 反映了中衡有序的认识。这是一种绿色体育、生态体育, 也是社会体育所表现出科学发展观。 3 自然消费罢奢崇俭的消费理念 3 我国绝大多数的体育参与者, 仍然会选择在公共的和自然的环境进行自然性的身体锻炼与消费。即便经济条件较好的人, 也会以自然性体育消费为主, 究其原因在于黜奢崇俭的传统生活方式深深地融入我国群众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在环境优美的室外空旷地进行体育锻炼, 能激发活动者的愉悦, 况且室外的空气和气氛要比健身房灯室内的空气和气氛好得多。因此, 自然消费折射和浓缩了现代人体育心理和现代社会的体育生活化走向。从另一角度而言, 消费主义在开始在中国泛滥, 体育消费市场在我国迅速成长。消费文化的休闲化、时尚化和符号化,已经渗透到社会体育的多个消费领域。在美国,每 4 万人拥有 1 家健身房,有 4 000 万人在跑步机上流汗。在香港每 25 000 人拥有一家健身房,每天有近 30 万人活跃在健身房里。[4] 我国社会体育的自然消费观, 对中国, 乃至对世界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种积极的、巨大的贡献。 4 自然组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