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二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人生困惑——《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解析_0.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二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人生困惑——《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解析_0.doc

上传人:啊的生娃娃AG 2017/6/21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二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人生困惑——《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解析_0.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二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人生困惑——《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解析【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 被誉为“现代经典”。这部小说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态,孤独、彷徨、无奈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蔑视, 这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感受,更是二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人生困惑。【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青年;人生困惑;性格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青年普遍产生了对人类文明的幻灭感。战争的杀伤力和毁灭性越来越超过人类的控制能力。 50 年代的冷战和麦卡锡主义破坏了人类互相理解, 相互信赖的基本生存环境, 人们感受到一种无以复加的恐惧和孤独。青少年的成长也摆脱不了这种时代病的影响, 形成了所谓“垮掉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 )。[1] “垮掉的一代”并不 2 像他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完全颓废。相反, 他们怀有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文学理想, 他们把重铸美国社会和文化看作自己的责任, 向所有的传统价值观和学院派文学艺术发起了一场抗争,《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这种抗争的典型代表。《麦田里的守望者》着力刻画了在理想幻灭、精神崩溃边缘彷徨的青年一代的心理困境。许多像霍尔顿那样的中产阶级子弟怀疑物质至上的生活是否真有意义, 不愿意把自己纳入“上大学——坐办公室——挣大钱”[2] 的成功者轨道, 但强大的社会势力逼迫他们去迎合社会潮流。他们不得不放弃学生时代的浪漫主义去接受单调沉闷的生活节奏, 尽管家庭和社会能够为他们提供较好的物质生活, 但他们仍然感到精神压抑、前途渺茫。他们在进行着对社会反抗与抵制, 但采取的是逃避现实的消极做法。正因为如此, 史学家把美国的五十年代称为“懦怯的五十年代”。[1] 有的青年采取否定一切的无政府主义态度, 有的以越轨生活表示对现实社会秩序和风尚的叛弃,也有的企图在东方哲学和宗教中寻找人生答案。患有失望、孤独、恐惧和厌世综合症的小说主人公霍尔顿, 是战后美国青年精神状态集中化、典型化、具体化、艺术化的再现。霍尔顿出身律师家庭, 父母能为他提供宽绰的物质 3 生活和走向未来的机会。人生之路对他似乎平坦宽敞, 但他却偏偏感到前程暗淡。虽然物质成功无法赋予生活以精神意义, 这一点霍尔顿或许意识模糊, 但他强烈感觉到未来生活残缺不全。霍尔顿代表了当时处于思想混乱和精神压抑境态的美国青年。他开始察觉个人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的关系, 并开始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离心离德。出路有两条: 一是学会在现行社会环境中随遇而安;二是确立新的价值标准,自行其道。霍尔顿不愿意继续过浑浑噩噩的日子, 无法与对他构成威胁的社会妥协, 决心弃而远之; 但他既无足够的自觉意识, 又缺乏勇气胆略, 无法发现人生新路。否定后便束手无策, 身陷泥潭, 弃暗不知所投, 自拔不得来归, 像是登上悬崖, 断了后路却无前径。人生何去何从, 只剩下绝望的困惑与反思。霍尔顿的出走是对现实的反叛。他认为不必为“求学问,出人头地, 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账的凯迪拉克( 高级轿车)”[3] 这个目标奋斗, 以荒疏学业作为一种消极抵制。学校作为攀登成功之塔的梯子, 整体上遭到霍尔顿的否定。虽然霍尔顿感到学校环境令人窒息, 但他的反叛意识是抽象、笼统和混乱的。这表现在他对读书与买汽车因果关系的推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