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docx

上传人:文档百货 2022/7/16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班数学排序教案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1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究的状态,他们在嬉戏的时候,经常会很有爱好地或按颜色或按形态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阅历加以统合整理活动中的规律美。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使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体验粗细的比较使相对的。
  2、培育幼儿快速排序的实力,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敏性。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敏捷性。
  4、喜爱参加嬉戏,体验。
  活动打算


  1、粗细、颜色不同小棒3根。
  2、每人一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比较粗细。
  出示2根小棒,比一比,那根粗,那根细。再出示一根小棒,和刚才的2根小棒比较粗细,并引导幼儿说出谁最粗,谁最细。
  二、体验粗细的相对性。
  1、老师拿出一根小棒问:这根小棒是粗还是细?
  2、引导幼儿探讨并得出结论:粗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推断,粗细是相对的。
  3、请个别幼儿上前将3根小棒进行粗细排序。
  引导幼儿将小棒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的依次进行排序。
  三、搓小棍。
  请幼儿拿出橡皮泥搓2根小棍,搓完后,比比两根小棍是否一样粗,那根粗,那根细,并拿一根和旁边的幼儿比比,看看谁的粗,谁的细。
  四、操作练习:粗细排序。
  1、请幼儿搓出很多根不同粗细的小棍,然后进行排序,并和旁边的小挚友说说自己是怎样排的。
  2、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粗细排序的两种方法。
  3、小结:粗细排序有两种方法,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4
  一、活动目标
  能对5个以内物体按大小排序,初步理解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及双重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理解物体在序列中的双重意义。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套杯、纸制水果(动物、娃娃……)、几何图形、排序板。
  2、环境创设:将各种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后放在教学活动区内让幼儿依次操作摆布。
  四、设计思路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序列中物体之间的关系,即每个物体比前一个物体大,同时又比后一个物体小。但是,由于中班幼儿思维的可逆性还比较差,理解这种关系会有肯定的困难,所以活动设计首先要为幼儿供应由易到难的操作活动,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阅历。然后采纳探讨的形式让幼儿边思索边操作,引起幼儿对序列中物体双重意义的思索。通过由浅入深的探讨,使幼儿的排序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从而形成系列化的逻辑观念,为理解抽象的数序奠定基础。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究——探讨理解——复习巩固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积累感性阅历。
  (1)玩各种形态的套杯。
  (2)给大小差别明显的物体排序。
  (3)给大小差别微小的物体排序。
  (4)排几何图形。说明
  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要贴在相同大小的底板上,使幼儿在比大小时不能采纳重叠的方法,只能通过目测完成。
  2、通过探讨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序列中物体之间的关系。
  (1)出示大小不同的动物让幼儿排序。(三只动物)
  提问:为什么XX排在最前面,XX排在最终,XX排在中间?
  探讨:(指中间一只动物)它为什么排在中间?(让幼儿初步理解物体在序列中的双重意义,即相比较前一动物,它是小的;相比较后一动物,它又是大的了。)
  (2)出示两只动物,要求幼儿把它们排进刚才的序列中,并探讨排得是否正确。
  (3)出示5个娃娃,让幼儿思索怎样可以排得又快又对。
  说明
  老师可以先示范依次找出最大的,其次大的,然后让幼儿接着往下排,帮助幼儿理解,假如每次教拿出最大的,那么相继其后拿出的总是比已经拿出的小,而比没拿出的都大。


  3、通过复习活动为幼儿供应运用系列化观念的机会。
  (1)找错。让幼儿找出排错的物体并订正。
  (2)给5个以上物体排序。
中班数学排序教案5
  目标:
  1、能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依次排列7个以内的物体。
  2、知道可以通过两两比较解决排序中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