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浅谈幼儿园亲子活动
内容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那么里提出:“幼儿园应和家庭、社区亲密合作,和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亲子活动是一种辅助日常教育活动的有效活动形式,是促进家长有更准确的把握,更有的放矢地进展家园合作。另外在互动中,老师还可以促进家长的幼儿教育理念的提升及方法的更新。(精品文档请下载)
家长的到来,能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如家庭般温暖,会产生更强的安全感和大胆探究的勇气;同时,因为老师和家长都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成人,他们都同时关注着自己的活动和表现,这会让幼儿产生较强的成就动机;幼儿在安全的心理气氛下,易于产生自由感、也乐于和同伴互动,进展合作学习.(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幼儿园“亲子活动”理论研究
(一)理论中的问题
1。缺乏对“亲子活动”价值的认识
6
近些年来随着亲子教育的日益普及,家长们的观念也在更新、在转变,他们对亲子沟通的意义大多表示认可,对亲子间沟通的重要性根本上表示赞同,懂得并做到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虽然对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大多数家长都持认可态度,但在参和活动时大部分家长还是“有空才参加”,甚至直接是“没时间参加", 普遍存在着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现象。很多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家长都以工作忙没空参加为由而缺席,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保姆来替代,这就违犯了“亲子活动”的初衷,自然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虽然家长的工作忙是有一定影响因素,但也同时反映出家长对亲子活动的教育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精品文档请下载)
亲子活动的主体应是多主体的,即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有效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亲子间的沟通,,许多家长由于急于求成、包办代替,互动主体呈现中心——边缘的格局,即家长处于中心、主导、控制地位,形成不对等的两极——幼儿主体缺失。[4]亲子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难于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开展的目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3.互动的单向性
亲子活动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幼儿和他们父母或看护者共同参和的一项具有指导性、、家长、幼儿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然而在在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师幼间
7
,幼儿间的互动,许多家长由于羞于表现和教育技能的缺乏,常常无所适从或袖手旁观,老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幼儿间的互动较少。(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开展幼儿园亲子教育活动的途径
首先,加强宣传,创设条件,进步家长对亲子活动教育价值的认识和参和。家长观念的转变、更新是先决条件,只有让他们对“亲子活动”有正确的认识,他们才愿意多花时间参和到亲子活动中来,才能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以多种途径向家长传递最新的有关亲子活动的信息,向他们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让家长们在自学、辨析、撰写心得体会中,明确亲子活动的意义、价值,提升对亲子活动的认识,从而愿意“走近”亲子活动。(精品文档请下载)
建立合理制度,,使家长的参和逐步由自愿型走向制度型,进步管理的科学性,以确保家长对亲子活动的参和。(精品文档请下载)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都是上班族,无法经常请假参加活动,因此幼儿园在组织亲子活动时要考虑到家长参加的便利性,多安排在双休日、节假日,可以从一定程度进步了父母来园参加活动的参和率。(精品文档请下载)
其次,设计生动活泼,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亲子活动。我们在设计每个亲子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心理开展特点,将活动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音乐化,更多地去关注一下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建立一种科学化、游戏化、亲情化和互动化的课程体系,在多元化平台上为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效劳,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进步。
8
(精品文档请下载)
让亲子活动以其本身固有的情趣性和娱乐性,吸引家长和孩子们愉快的参和活动,减轻家长们的重重顾虑,使家长感受到孩子们是在玩中学到了本领。通过参和实实在在的活动,家长和老师配合会更加亲密、协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我们家园互动、互相交流。(精品文档请下载)
家长是积极的行动者
要重视家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老师必须尊重家长,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的重视、坚持及对孩子的理解、支持、鼓励和配合等良好的亲子教育气氛的形成,必将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家长应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