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中国茶:“有姓无名”的尴尬.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茶:“有姓无名”的尴尬.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7/1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茶:“有姓无名”的尴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茶:“有姓无名”的尴尬
杨兴国 茶饮能静心、静神,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喜爱。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就已被国人发现,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有许多证竞争力。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因为没有知名的茶品牌,中国茶在市场很难要高价,往往只能贱卖自己。
在全球产茶国中,中国茶生产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中国茶深陷“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之中。
2006年全国茶园面积为2175万亩,%。全国茶叶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全国茶叶农业总产值为248亿元。
不产一片茶叶的英国,立顿红茶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60%,每年销售额现已突破30多亿美元,而我国最大一家茶企业一年的销售额才10亿人民币,中国六、七万家茶企业的年总产值不敌英国立顿一家。
目前我国出口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2美元左右,平均茶价比印度低4成,比斯里兰卡低6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
中国茶厂现有六、七万家,大量的乡镇、个体小茶厂在茶产区里遍地开花,茶叶生产规模小、分散化,茶产业整体上仍旧停留在产品阶段,品牌意识普遍薄弱,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更谈不上高价钱。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中国目前只是世界产茶第一大国,而不是世界茶业强国。
前段时间“西湖龙井”因无力支付500万元赞助资金而无法跨入奥运会门槛,令人们吃惊不已,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茶企业目前的经济现状。
相反,跨国公司凭借品牌的力量杀入中国,把目光瞄准了潜力巨大却又是一盘散沙的中国茶叶市场。很多人可能对“京华”品牌还有印象,然而,,联合利华先后收购中国的京华、新加坡的元德以及英国的立顿等品牌,对中国茶市场这块大蛋糕虎视眈眈。
品牌驱动,开辟中国茶蓝海
中国要从茶叶大国迈向茶叶强国,必须开辟中国茶品牌的蓝海。当年,中国茶叶走向世界是凭借航船的;今天,中国茶再闯世界,品牌则成为必不可缺的利器。
目前,虽然中国茶叶市场还处在“有姓无名”时代,但中国茶叶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中国有13亿人口,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据估计未来15年内销有望增加3倍,达到900亿元人民币。据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提案:关于确定茶为中国“国饮”的建议,已经获得国家农业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有关部门的赞同。可见,打造中国茶叶名牌,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那么,如何才能开辟中国茶品牌的蓝海,打造中国茶叶强势品牌呢?笔者浅见如下:
一、实施品牌战略,构筑竞争壁垒
茶叶科技含量较低,一般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茶叶本身差异不大,往往容易趋于同质化。正因为如此,企业要想克敌制胜,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品牌的文化内涵、外在包装、品质特点、服务特色等元素构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从而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的竞争壁垒。
实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