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融合演变.ppt

格式:ppt   大小:4,426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融合演变.ppt

上传人:350678539 2022/7/16 文件大小:4.3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融合演变.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融合演变
第一页,共37页。
报告内容
三个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
一条逻辑线:应用衍变之路
*
第二页,共37页。
1、物联网简单回顾
2、云计算简单回顾
3、大数据的异军突起
4的异军突起
*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什么是大数据
按照维基百科上的定义,所谓“大数据”(big data)在当今的互联网业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一个网络公司日常运营所生成和积累用户网络行为数据“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难以使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工具来驾驭,困难存在于数据的获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这些数据量是如此之大,已经不是以我们所熟知的多少G和多少T为单位来衡量,而是以P(1000个T),E(一百万个T)或Z(10亿个T)为计量单位,所以称之为大数据。
*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在地球任意地方捡起一块石头,都可以验出铁元素(数据需要提取)。但是,说世界遍地都是铁矿一定是胡扯(数据源要有价值)。只有石头中铁含量超过一定比例,而石头数量又达到相当规模,这堆石头才能称为铁矿,人们才会对它产生投资开采的兴趣(数据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如果铁矿石埋藏不是太深,开采和运输的成本不是太高(方案可行),市场有长期稳定的购买需求(应用需求),那么铁矿开采的兴趣才会变成行动,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商业活动(技术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大数据的理解
*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大数据的评估指标[1]
1、数据规模
所谓大数据最基本的要求当然是数据规模大,但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标准来确定大小,而只能用一些模糊的感觉来相对比较。例如,一个公司在年度预算中有了专门的,显著的数据存储和分析预算(例如,总预算的3-5%),有了独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部门,有了比较完整的数据存储,安全和保密政策与管理流程,有了高度依赖数据分析结果的商业模式,那么,可以说这个公司面临着利用大数据的机会或挑战了。
[1] 谢 文:看得见的未来——十谈大数据时代
(-)
*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2、数据结构
数据量只是反映数据性质的一个指标,也许还不是最重要的指标。一天产生一百万个T数据的公司也许算不上大数据公司,而另一个一天只产生一万个T数据的公司也许反而是个大数据公司,其奥妙在于数据结构的复杂性。例如,A公司拥有一亿用户,但用户在A公司网站上只干一件事或一类事,比如获取新闻资讯,买买东西,或者玩玩游戏。那么由此产生的数据量虽然不小,但结构简单,重复性高,分析起来很容易,无非就是根据用户背景和使用****惯分分组,归归类,简单数据挖掘基本功足够,扯什么大数据就有点故弄玄虚了。B公司只有一千万用户,却是个开放平台,用户在此可以干互联网能够支持的所有事情,网络行为又可分为个人,群体,组织等层次,那么这个数据的结构就够复杂,能够支持深度挖掘和复杂建模,因而就可以算作大数据。
*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3、数据关联度
网络业一个常见现象就是随着数据量的增加,用户行为所产生的数据间的关系越来越不清晰,越来越难以捉摸,越来越相互孤立,也就是所谓的数据碎片化。这种碎片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网站结构碎片化,逻辑混乱化,各种产品与服务之间相互孤立化,因而导致数据之间关系断裂,关联度很低。例如,明明是同一个用户在一个网站上使用了十种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但由于其中五种无需注册使用,其他五种又需要分别注册使用,结果这十种网络行为的数据无法整合在一起,或者需要通过种种技术手段和工具进行高成本的数据整合,以至于入不敷出。这也就减少了数据的含金量,降低了数据的可挖掘度,使得无论数据量如何大,结构如何复杂,也形成不了大数据。反之,,架构清晰,逻辑分明,用户与用户,用户与用户行为,行为与行为之间都具有确定的关联性,那么这样的数据就具有极高的含金量,极高的分析挖掘价值,也就可以形成大数据
*
第二十八页,共37页。
4、衍变逻辑之我见
*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大数据的使用模式:
基于服务计算的模式 Web-based application
具体的实现途径:
基于云计算的方式
因为大(数据规模),需要大容量的存储(云存储)
因为复杂(数据结构),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能力(云计算)
因为有关联(数据关联度),需要跨平台的协同能力(应该是今后云应用的拓展方向之一,在协同粒度、隐私保护、安全等方面更有保证)(云协同)
例子:气象卫星的图像传输(缓存:云存储)与处理(高性能计算:云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