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重阳节的相关诗词8篇 关于重阳节的五首诗.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阳节的相关诗词8篇 关于重阳节的五首诗.docx

上传人:cc 2022/7/16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阳节的相关诗词8篇 关于重阳节的五首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阳节的相关诗词8篇 关于重阳节的五首诗
重阳节的相关诗词1
<strong 《仪鸾殿早秋》李世民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
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

9、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10、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1、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梧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1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3、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14、愁不肯、与诗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5、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16、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7、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九日》
18、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1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0、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h2重阳节的相关诗词3
古时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抒怀之时,无不饮酒赋诗,这在汉魏时如此,在唐时亦如此。《仙书》曰:“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驱邪,菊花延寿,这是上古的传统说法。这种习俗被唐代诗人引用到诗作中便成为表达某种情怀的载体。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借登高饮菊花酒之题,以乐观的态度表达了诗人遥想故园的心境。
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故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菊便成为重阳节又一习俗。唐代诗人赏菊,一为赏其品性的高雅,二为借省赏菊以寓志。王健《野菊》(明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忆向由中见,伴蛩古壁里。)表面上是在赞赏野菊的美丽姿容,实际上是借它能在山间石壁顽强生长的不屈精神,以表达诗人对生活对生命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唐诗中以赏菊咏菊为题的作品很多,仅杜甫就有十多首。郑谷也有不少咏菊诗,现举其二为隅: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无情。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第一首道出了诗人对菊的流恋之情,第二首则表现了菊与众不同的脱俗,高洁的品性,假此以抒发诗人与王侯诸贵不同流合污的决心。
另外,《唐六典》,《食谱》所载重阳节食糕的习俗在唐诗中也有所体现。
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是有其特殊含义的。《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说的那样:“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而到了唐代,由于时局的变动,生活的颠簸流离,许多诗人便借重阳登高饮酒之名以抒怀表情,像杜甫《九日》,王勃《蜀中九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杜牧《折菊》等,无不借重阳之名,或表悲秋,或表乡愁,或表对前途险恶的伤感,或表内心只能对菊申诉的愁苦。唐代诗人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习俗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重阳节的涵义,也丰富和发展了唐诗的内容。这一点,实应为今人借鉴。
<h2重阳节的相关诗词4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