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docx

格式:docx   大小:1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docx

上传人:niupai21 2022/7/16 文件大小: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自动化 姓名:陈杰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 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 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鬼神而 远之,可谓知矣。”又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在 处理人事与天道的关系时,不少政治家与思想家,都主张要先尽人事,然后再考 虑天道。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在中国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中国传统 文化还强调人伦道德,强调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要求君要仁、臣 要忠、父要慈、子要孝,兄友弟悌,朋友之间要讲义讲信,为人臣、人妻要守节, 与一般人交往也要讲忠恕之道,要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只有这 样才能保证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君臣合力、朋友同心。在处理君与民的关系时, 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强调君主专制,强调臣民要忠君,但同时也有不少政治思想 家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贵君轻,提出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 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因此尊君重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与西欧文艺复兴 时期的人文主义并不一致,与社会主义时代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和主张更是存在
着本质区别:中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是以家庭、家族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以巩 固专制王权为最终目的;西方的人文主义则以个人为本位,以法制为中心,以个 人的充分发展为终极目的;而我们的社会 主义国家则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充分 尊重个人的权力和自由,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中国传统文化强 调以人为本,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体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 强调个人对他人、对家庭、家族以及对国家、天下的义务,可以说是一种宗法集 体主义人学,是以道德修养为旨趣的重人伦、重道德的人本主义。而西方文化中 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则注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力和自由,强调人与 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个性主义。它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 法律体系的重要思想基础。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本主义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人本主义的积极因素,重视人的作用,重视道德伦理,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和 个人修养的积极作用,同时又避免了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轻个体的倾向,尤其 反对封建的专制主义。对于西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我们则予以批判 与扬弃。既重视个人的作用,又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民族的利益;既尊重人权, 尊重每个人的生存权、劳动权、发展权,又强调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强调民族的 团结和社会的发展。这才是人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堑新的阶段。
主张自强不息、勤劳刻苦、刚健有为、鞠躬尽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 体现。《易经》曾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的运行是刚健有力, 生生不息的,人的活动也应该效法天,应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也就是说,应 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有一种奋斗拚搏精神、积极向上的精神。孔子对 他自己和对他的弟子都是这样要求的,他认为一个人不仅应该“学而不厌”,而 且应该“为而不厌”,他自己则是“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 将至。”他还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并努力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 奋斗。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