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
李翠斌
一、病原菌
二、危害症状
三、发病规律
四、防治对策
一、病原菌
灰霉病的致病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葡萄孢属。
二、危害症状
该病在植物的苗期和成株期均可以发病,危害叶片、茎、花序和果实。
苗期染病,子叶先变黄后扩展到茎,产生暗褐色病变,病部缢缩,易折断。
成株叶片染病后,多自叶尖向内呈V型水浸状腐烂,后变黄褐色,具有深浅相间的不规则轮纹。
果实染病,蒂部残存的花瓣或柱头首先被侵染,并且向果实和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三、发病规律
番茄灰霉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葡萄孢菌。病菌主要以菌核(寒冷地区)或菌丝体及分孢梗(温暖地区)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夏或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
分生孢子依靠气流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在寡照条件下,空气湿度90%以上时,4 ℃-31 ℃可发病,但发育适温为20 ℃-23 ℃, 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寡照、适温(20 ℃左右)、相对湿度大(90%以上)时有利于发病。寄主生长衰弱的,易诱发本病。
四、防治对策
多年经验证明,温棚番茄灰霉病防治需要把好六道关,才能得到有效防治。现介绍如下:
1 品种关
应用高抗灰霉病番茄品种是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基础
2 清园关
上茬残枝败叶土壤处理本茬残花、叶及病果的摘除
3 阴雨(雪)天前预防关
阴雨(雪)天气来临前禁忌灌水,切忌大水漫灌,并在阴雨(雪)天到来之前及早喷洒保护剂,如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或600倍液多菌灵等
4 阴雨天管理关
阴雨(雪)天低温、高湿度、寡照,此时切忌喷药,防止湿度再度增加。阴雨(雪)天光照弱、温度低,又难以人为控制,所以,一定要按时通风,只要不会引起温棚温度骤降一定通风,只是通风时间短一些,可根据天气和温度状况在中午通风1 - 3小时,降低温棚内的空气湿度,控制病害流行。阴雨(雪)天气时间长,或在灰霉病发生初期可施用10%速克灵烟剂等熏蒸,每亩次250克,连续2 - 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