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预防内因火灾措施
预防内因火灾措施398、内因火灾经常发生在井下哪些地点?煤矿井下经常 发生内因火灾主要有以下地点:
(1) 采空区,特别是大量遗煤而又未及时封闭或封闭不严时。
(2) 巷道两侧受地压破坏的煤块。
(3) 巷道中长期性增加,着火温度降 低。
(2) 自热阶段(自热期)经过低温氧化阶段,煤被活化,煤的氧化速度加 快,氧化放热量增大,煤温逐渐升高,此阶段叫做自热阶段。在煤的自热期 内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当达到临界值温度 (60 C -80 C)时,开始出现特殊的火灾气沫,如煤油味、焦油味等。
(3)自燃阶段(自燃期)
燃烧阶段是煤从低温氧化发展到自燃的最后阶段。在煤的自燃期内空
气中的氧含量显著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剧增,并产生更多的一氧化碳,
在巷道内出现浓烈烟雾,有时还出现明火现象。
409、 如何确定自然发火隐患?
凡井下出现以下现象之一时,即确定为自然发火隐患。
(1)采空区或井巷风流中出[换行]现一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
但未达到自然发火临界指标。
(2 )风流中出现CO2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但尚未达到自然发火临界指 标。
3)煤炭、围岩、空气及水的温度升高,并超过正常温度,但尚未达
(4)风流中氧浓度降低,且呈下降趋势。
410、 如何确定自然发火?
凡井下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即确定为自然发火:
(1) 由于煤炭氧化自燃而出现明火、烟雾和煤油味等现象。
(2) 由于煤炭氧化自燃而导致环境空气、煤炭、围岩及其他介质的温度升 高,并超过70C。
(3) 由于煤炭氧化自燃在采空区或风流中出现CO,其浓度已超过自 然发火临界指标,并呈上升趋势。
(4) 采空区、高冒顶或巷道中出现乙烯(C2H4 )、乙块(C2H2)。
411、 人体如何感觉煤炭自燃?
人体感觉煤炭自燃的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 视力感觉
煤炭从氧化到自燃初期生成水分,往往使巷道内温度增加,出现雾气
或在巷壁挂有平行水珠;浅部开采时,冬季在地面钻孔中或塌陷区内
发生冒出水蒸气或冰雪融化的现象;井下两股温度不同的风流汇合处还可能出 现雾气。
(2) 气味感觉
煤炭从自热到自燃过程中,氧化产物内有多种碳氢化合物,并产生煤油味、汽油 味、松节油味或焦油味等气味。现场经验证明,当人们嗅到焦油味时,煤炭自燃 就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
(3) 温度感觉
煤炭从氧化到自燃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因此从该处流出的水和逸散的空气温度 要比平常高,煤壁温度也比其他地点煤壁温度高。
(4) 疲劳感觉煤炭氧化、自热和自燃都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气 体,这些有害气体会使人感到头痛、闷热、精神不振、不舒服,产生疲劳感 觉,特别是群体发生以上感觉时更说明煤炭已经发生自燃。
412、 什么叫煤的自然发火期?煤层被开采暴露于空气之日开始,到发生自然 发火之日止,所经历的时间叫做煤层自然发火期,单位为月。
矿井有多处自然发火或多个煤层自然发火时,以发火时间最短者定为矿井或煤 层的自然发火期。
煤的自然发火期是评价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的统计指标。自然发火期短,说明 该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大,相反,自然发火期长,说明该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 小。
413、 新建矿井如何预测煤层自然发火期?对于新建矿井,为了在进行矿井设 计时做好预防矿井火灾工作,需要预测煤层的自然发火期。这时采用统计的方 法无法确定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类比法来预测煤层自然发火期。根据 地质勘探时采集的煤样所做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并参与与之相邻、相似 的煤层、地质条件、赋存条件和开采方法的采区或矿井,进行类比加
以预测414、如何延长煤层自然发火期?
煤层自然发火期受到煤的自燃倾向性、破碎程度与堆积状态、供氧情况及周围 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中有的可以改变,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改变 影响因素来延长自然发火期。
(1)减少煤的氧化速度
减小煤的氧化速度主要措施有:在进行采区设计时,合理选择开拓方 式和巷道布置,尽量少留煤柱,避免或减少煤体的破裂,减少空气向
煤体内部扩散或漏风通道。提高回采率,减少采空区遗煤。采用阻化剂喷洒在 碎煤或注入煤体内,充填煤体的孔隙、裂隙。
(2)降低煤的升温速度
降低煤的升温速度主要措施有:增加遗煤的分散度,从而增加表面积,达到」 增加散热量的目的。对于处于低温状态下的煤体,加大通风强度,从而加大 散热量,达到抑制升温速度的目的。提高煤中水分含量,从而提高水蒸发时吸 收的热量,达到降低煤的温度的目的。
415、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应如何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矿井[换行]通 风系统主要有中央式通风系统、对角式通风系统及中央、对角混合式通风系 统。
(1)中央式通风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