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中国建筑艺术史.ppt

格式:ppt   大小:8,644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建筑艺术史.ppt

上传人:核辐射 2022/7/17 文件大小:8.4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建筑艺术史.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建筑艺术史
瓦出现了西周,,进而延长建筑寿命。屋檐处的筒瓦头常有纹饰图案作为装饰,称为瓦当.
秦汉时期建筑特点
中国的木框架建筑,特别是以抬梁式为主流的形成十字形。由于殿身和四抱厦的整宋代建筑体组合,大殿外观重叠雄伟。
《营造法式》是宋将作监奉敕编修的。
大木作殿堂立面处理示意图
在建筑色彩方面,对木构架部分《法式》有彩画制度作了详细叙述,屋面色彩则由瓦的品种来定:用本色“素白瓦”者灰色;用渗碳的“青绲瓦”者黑色;用琉璃瓦者多作绿色。但书中对墙面颜色未作阐明,只能根据卷十三泥作制度“用泥”所列墙壁抹面材料的配合比和操作方法来推断.
在宋《营造法式》中,彩画作的作业范围包括对柱、门、窗及其他木构件的油饰。
九类三种
第一种:各间面阔相等(“每间之广,丈尺皆同”)。
  第二种:明间面阔大,次间小(“假如心间用一丈五尺,则次间用一丈之类”)。
  第三种:各间面阔不等(“或间广不匀”)。
1、混作---圆雕;
2、半混---圆雕,仅备三面,另一面贴地;
  3、剔地起突--高浮雕,去地;
  4、压地隐起-低浮雕去地,深2-3毫米以上;
  5、减地平(金及)--线刻,去地甚少,在一毫米以下;
  6、实雕---高或低浮雕,不去地;
  7、平(金及)--线刻,不去地;
  8、素平---无花纹。
元明清时期建筑特点
由于领土广阔以及受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等因素影响,元代建筑产生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比如喇嘛塔、盔形屋顶等。汉族固有的建筑形式和技术在元代也有所变化,比如在官式木构建筑结构上直接使用未经加工的木材等等,这使元代建筑有了一种潦草直率和粗犷豪放的独特风格。
永乐宫,是一处在国内外都有
影响的古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
的优秀遗产。在建筑总体布局上
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
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
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
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
的风格。
在建筑方面,明清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
· 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 。
· 妙应寺白塔用砖砌成,外抹白灰,总高约51米。塔的外观由塔基、塔身、相轮、伞盖、宝瓶等组成。塔基平面呈正方四边再外凸的形状,由上下两层须弥座相叠而成,塔基上有一圈硕大的莲瓣承托着向下略收的塔身,再上为十三重相轮,称“十三天”,象征佛教十三重天界。塔顶以伞盖和宝瓶作结束,伞盖四周缀以流苏与风铎。
在这一时期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风水观念,决定了明清民间建筑比较注重群体关系,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并在装饰上大肆铺陈,木雕、砖雕、石刻都向生活化、世俗化发展。
无论是民间建筑还是官式建筑,建筑群体关系的营造都是明清这个时代的主题,是明清官式建筑的显著特点。
清式殿堂建筑,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式建筑的房脊之上,都把建筑的功能与艺术造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起到建筑艺术中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帝王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一类的皇家建筑,是中轴线建筑最常采用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