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1942观后感 - 观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942观后感 - 观后感.docx

上传人:mama 2022/7/1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942观后感 - 观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942观后感 - 观后感
第一篇范文:一九四二观后感
说到1942年,会引得多少经历过这惨痛的人们,回忆起那饿殍遍野,颠沛流离的逃荒生活。那一年,成了河南人民心中最疼痛的回忆,是不愿回想的噩梦。那一年,是河南大饥荒。
在学校的组打了个寒颤。我脑子里开始浮现出那位外者反复问道的一个问题:“怎么会这样?”
一九四二年的河南,中日军队在此陷入胶着状态,大面积的蝗虫和旱灾使得夏秋两季绝收。在没有粮食的日子里,最后的出路就是贩人,年轻的闺女媳妇通常被买去周家口等地的窑子。电影中,徐帆饰演的花枝在失去丈夫后,为了孩子能够有一口吃的,在于男人一夜夫妻之后又将自己卖了了出去,临走之时,她对仅处了一天的丈夫说:“你来,我的裤子囫囵(完整)一些,咱俩脱下换一下吧。”男人听罢,默默无语,只能无能为力的目送马车离去。
天灾也许还可以用“逃离”来解决,可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却是避无可避。即使河南已沦为半壁江山,仍是国民政府手里的粮食支柱,从河南征购的粮食支撑着整个西北的军队、官僚和城市。天灾来时,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军粮供给亦不可少。当时的国民政府,从蒋介石开始,对于这场饥荒带来的灾难就处于“甩包袱”的态度。他假装不相信的态度也并未避过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当面递上的血淋淋的灾情照片,中国人向来就是乐忠于报喜不报忧的。即便是最后拨下的救灾粮食,要支付军粮开始,打点上下级关系,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似乎1942摆出的是一盘没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几乎动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灾的外在手段:政府动用军粮的援助、宗教团体和国际社会的努力、民间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刘震云和冯小刚是智慧而充满灵性的,在片尾出现了这样一幕,大当家收养了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姑娘。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救世良方: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人祸才能最终避免。
第四篇范文:一九四二观后感900字
1942年,河南百分之九十以上已沦为战区。那个时候的人们在国军、日军、土匪之间寻求生存。民以食为天,饥荒时期日军放粮,而汤恩伯那溃不成军的部队却以卫国之名义实土匪之行为。面对一个不保护自己的国家,本身国家观念就不强的中国人在生存和民族大义之间大部分人选择了生存。帮着日本人打中国军队。汉奸呼?非也。
再说,汉奸本来就只是个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概念罢了。
清朝亡了,我们可以活在中华民国,民国沦落成了一个小岛,我们活在所谓的共和国。哪天共和国覆灭了,我们也依然活在这片土地上。只要是这片土地上的土著,只要是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拥有选择活下的的权利和方式。
仓廪实而知廉耻,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都是正常人,若他人不负我,我何故负他人。
选择给四分是因为很少能看到一部中国电影揭示战争的残酷性。1942拍的比集结号好,冯导对大片的掌握已然越来越熟悉。剧本又是由刘震云操刀,保证了下线。1942的特效和烟花技术团队用的还是上次集结号那帮班底,这次棒子们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特效看起来挺不错。
片中蒋介石说的那句: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羡慕的两个人,一个是甘地,一个是毛泽东。他们两个人都没有负担。可以融合到民众。说这段话的时机安排的恰到好处。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第一次轰炸那场戏。撕心裂肺的呼救,军民互相为生存而打斗。和烈士子女中打头的那个小女孩的演技。
这部片子表达了很多,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抉择。在思考活下去的意义,为了什么活?信仰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还是就仅仅在活。生命到底是有多可贵、是有多卑贱。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意义、政府之应所为。家庭的意义,家庭之可贵。承诺的意义,承诺之重远高于生命。
第五篇范文:一九四二观后感800字
看完一九四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冯小刚这个级别的导演还对影片能否过审战战兢兢。它的过审是一次电影对意识形态的胜利以及对民族性反思的胜利。
一九四二是这样一部特别的电影:在抗战和民族灾难之时,我们的党和我军将领完全缺席,而忙前忙后的主角变成了国民党极其及其军队。因为意识形态的缘故,这在以前内地的主流电影中绝少出现的。记忆中,这种我党我军在重大历史面前缺席而把主角让位于国民党的电影,还算是1986年的血战台儿庄;建分银幕的机会,并难能可贵地对蒋介石进行了人性化处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抗战的也只是国民党军官和战士,但却在身份上做了模糊处理,且只作为电影的时代背景。在一九四二中,虽然也表现了蒋鼎文等国民党将领的麻木不仁,国民党政府官员的贪污腐化,但同时,你可以感受到蒋介石在内政外交上的无奈,他也需要向国际力量寻求庇护,也需要向地方财团寻求帮助,影片施与了这个我们传统意识形态中的异端分子以同情。这种表现无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