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填报时按以下要求进行:
:直报时不需录入,由系统自动生成(由疫情管理员填写)。
: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
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①选择主要职业;②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
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
报告卡填写(5)
:要注意的是有些疾病的病例分类有明确的要求。
: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
: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填写确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
: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
:在做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报告卡填写(6)
:指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填写该病种名称。网络直报时,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填写该病种名称。
: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
:因报告卡填写不合格需退卡时,填写其原因。
:填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位。
:填写做出诊断医生的姓名。
:填报本卡的日期。
:填写以上各项内容不能涵盖且需特别注明的信息,如说明传染途径、传染病病例(含疑似病例及病原携带者)订正为其它疾病的病名等。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完整性: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时,卡片上有*号的地方必须填完整,不得有漏项。
准确性:传染病卡填写的信息必须与门诊日志或病人出入院登记内容一致。
逻辑性:年龄与职业、诊断日期与报告时间、疾病与疾病分类之间逻辑性,如肺结核的菌阴、未痰检不能填实验室诊断病例,肺结核的涂阳、仅培阳及HIV只能填实验室确诊病例,乙肝、梅毒、淋病不能填临床诊断病例,狂犬病、猩红热、流腮只能填临床诊断病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只需要填表登记,不需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不用网络直报。
甲类(鼠疫、霍乱)和甲类管理传染病(人禽流感、肺炭疽、传染性非典)、脊髓灰质炎、登革热、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黑热病、丝虫病等疾病,应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经过相关专家会诊,反馈后才能进行诊断、报告。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规定的时限报告传染病报告卡:
① 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以最快方式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②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③ 对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卫生部决定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时限
各级各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1)电子数据的保存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
(2)纸质资料的保存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3年。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对报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登记备案记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