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碎块石状 侧壁稳定 ~
Ⅲ级
软质岩构造、节理较发育 大块状 拱部无支护可有小坍塌
硬岩构造严重节理很发育 压碎结构 ~
软岩构造严重节理发育 碎块镶嵌
无支护有较大坍塌
Ⅳ级 土:具压密或成岩作用土 大块
侧墙有时失稳
QlQ2 老黄土 压密
钙铁质胶结碎卵石土 巨块整体
软岩 碎石松散 ~
易坍塌、可大坍塌
Ⅴ级 极破碎岩、坚硬、硬塑粘性土 松软结构
浅埋易下沉坍塌
稍密稍湿以上碎石土 松散结构
岩体 构造严重断层带 粘土蠕动松软 极易坍塌变形 <1~
Ⅵ级
土体 软塑粘土饱和砂 砂土潮湿松散 涌砂 浅埋易塌通天
围岩压力
采用破损阶段法计算深埋隧道衬砌时,围岩按松散压力考虑,其垂直及水平匀布压力可按下式计
算:
垂直压力 q=γh
荷载高度 h=×2S-1ω
宽度系数 ω=1+i(B-5)
侧 压 力 e=λq
4、隧道选线及洞口位置选择
基本原则
(1)长、特(复杂)隧道应在大面积地质测绘的基础上确定线路走向、越岭高程、展线方案,综合工
期、施工方案、运营条件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2)隧道选线应避免通过地质极为复杂和溶洞、暗河、采空区。
(3)沿河、傍山线路宜靠山内移,避免偏压、河流冲刷、水库坍岸的影响,一般宜优先采用长隧道方
案。
(4)隧道洞口不应设在地质不良、排水困难、地势狭窄、沟谷低洼或悬崖陡壁处,并应 “早进、晚
出”。
2“早进、晚出”
隧道净距、浅埋与偏压
(1)两相邻单线隧道的最小净距(m)
围岩级别 Ⅰ Ⅱ~Ⅲ Ⅳ Ⅴ Ⅵ
最小净距 (~2)B (2~)B (~3)B (3~5)B >5B
(2)浅埋隧道覆盖厚度(m)
围岩级别 Ⅲ Ⅳ Ⅴ
单线隧道 5~7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