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docx

上传人:dlmus1 2022/7/18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摘要
中国是东方园林乃至世界自然山水园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 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在造园艺术中,产生了自然山水园最成熟的形 态一人文山水园。中国的文化思想和造园技艺对日本园林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催生并发展了日体现在气候上),使得中国也拥有 丰富的植物资源,南北园林中植物种类也有较大差异。
日本虽是季风气候但是海洋性明显,气候温湿,雨量充沛,林木丰 富。自然式和整形式植物成为园林的主景,且连苔鲜和蔽类也成为同 等重要的主景,与中国园林以建筑为主景明显不同。而日本的园林建 筑被称为是夏天的建筑,不用实墙,而用拉门和拉窗分隔,夏天可以全 部拉开,室内外连通为一个大空间。因此建筑外观显得轻巧简洁。日 本园林的围合也多用植物性材料,而中国的园墙一般是用砖石砌成的 实心墙。

中日哲学支柱都同为儒、道、佛三个思想体系,只是在历史进程 中两国的思想取向和侧重点逐渐不同。两国的园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 自然思想,道家的自然观造就了东方园林体系独有的从单纯的模仿和 取法自然出发而上升到象征和抽象自然从而高于自然的思维模式和 操作方法,但而后两家却各自向儒家和佛家两方向发展。中国偏儒,显 现出入世治世的特点和仁者的理想观,日本偏佛,以智者的形象带有出 世解脱的色彩。中国园林的布局思维偏重于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日 本园林则偏重于抽象和意象思维。中国园林用文学艺术的手法表达较 多,日本则喜欢用拟佛拟神的较为晦涩的语言。中国园林生动形象,表 现了乐天爱人的景象,而日本园林则是在荒凉孤寂的山林中体现着孤 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寂寞思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佛教的厌世和无常的世界观与禅宗思想相结 合,给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与之对照,佛教对 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核心却没能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因长期封建王 朝主导的儒家思想影响,乐观入世和理性现实的审美观仍然是中国美 学观念的核心。中日两国审美意识上的差距,使得源自同一园林体系 的,同样受到中国山水诗画熏陶的中日两国园林却在意境和风格上表 现出巨大的差异,并最终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中日园林历史渊源

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 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产生了园林的雏形一囿。囿与台结合产生园林, 有史可证的就是商封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所建的“灵囿” 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己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 或台,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如吴 王夫差修建的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比较完备的园林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 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从此,皇家园林除了狩猎、 通神、生产、游憩的功能,又多了求仙的意图。汉武帝在秦之上林苑 基础上进行扩建,造就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是中国历史 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此外还有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这一时 期的造园规模非常宏大,园林内都是筑台登高所见大幅度、远视距粗 犷景观,对自然山力大尺度的照搬摹写,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由于社会动荡,佛 教的传入、玄学的兴起及老庄哲学的流行,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成为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