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从“孔子学鼓琴”说起.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孔子学鼓琴”说起.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2/7/1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孔子学鼓琴”说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孔子学鼓琴”说起
周 利 【摘要】校外音乐教育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平衡身心发展,丰富人生体验的最佳途径之一,不能简单看成是某一音乐技能的学****学****任何一种乐器,都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就像学****工艺、书法、手工、绘画等从“孔子学鼓琴”说起
周 利 【摘要】校外音乐教育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平衡身心发展,丰富人生体验的最佳途径之一,不能简单看成是某一音乐技能的学****学****任何一种乐器,都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就像学****工艺、书法、手工、绘画等,目的和心态标准都是一样的,是为了充实生活内容,促进身心发展。如果学****最后成为炫耀、攀比的工具,就背弃了初衷,对孩子的发展也起不了积极作用。家长要理性地培养孩子,应该懂得成长的自然规律并遵循它。
【关键词】素质教育校外教育音乐学****br/>
一、“孔子学鼓琴”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着关于“孔子学鼓琴”的典故: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而不进,师襄子曰:“夫子可以进矣。”
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
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意矣,未得其人也。”
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类也。”
有间,曰:“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黯然而黑,几然而长,以王天下,以朝诸侯者,其惟文王乎!”
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师以为文王之操也。”
故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
这一典故不仅反映出身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好学、善学的品质,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领会音乐真谛的榜样。
通过“孔子学鼓琴”及音乐能力培养的要求,学****音乐的过程大致可以理解成如下三个层面:
――熟悉作品、掌握结构,是最基本的步骤,实现后面步骤的基础。
――熟练环节,反复琢磨,提高技艺,领悟内涵,把握韵致。
――成熟阶段,跳出技艺表现的局限,理解音乐内涵与意境,心随乐动,得心应手,音乐自然地从心中流淌。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为重要实施手段之一的“校外音乐教育”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起始年龄越来越小,三岁以上的孩子超过半数都参与其中。每到晚上或双休日,各类培训机构可谓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有人满心欢喜、兴趣盎然,有人愁眉不展、黯然无趣。
朗朗曾谈到美国琴童:“……学琴真的是很轻松、很快乐的,家长的心态也是很平和的。也许是价值观的不同,这里的大多数家长并不在乎孩子学琴的结果,却注重孩子学琴的过程。……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练琴,但他们不会间断学琴,更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会从一开始就找个好老师,甚至一周上两到三次的钢琴课,其目的就是给孩子提供练琴和接触音乐的机会。……走上专业道路的孩子很少很少,而能够让音乐永远扎根在心灵的人却有很多很多。让音乐做孩子的朋友,让音乐伴随孩子的成长乃至一生,已经成为了许多家长的共识。”
不难看出,校外音乐教育的重心在过程,孩子是不是享受音乐则是重中之重!反观当前之状况,大多是重结果不重过程,又有几人能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

二、凡音者,生人心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