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 审:
全
主编:
副主编:
琛
编委:
王俊峰
文
刘旭
邱宗志 尹思源 王
杨思进
米绍平 张茂萍 王泽
敖素华 白雪 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
钟红卫 李志 刘
晏新张广
程刘海
前 言
活血祛瘀 第二节止血
第十一章消食剂 第一节消食化滞
第二节健脾消食 第十二章祛湿剂 第一节化湿和胃 第二节清热祛湿 第三节利水渗湿 第四节温化水湿 第五节祛湿化浊 第十三章祛痰剂 第一节燥湿化痰 第二节清热化痰 第三节润燥化痰 第四节温化寒痰 第五节化痰熄风 第十四章治风剂 第一节疏散外风 第二节
第十五章治燥剂
第一节
第二节滋阴润燥
第十六章驱虫剂
附录
附一十八反
附二十九畏
第一部分 常 用 中 药 第一章 解 表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名称及用法用量]
麻黄 3-10g
桂枝
3-10g
紫苏3T0g
生姜 3-10g
香薷
3-10g
荆芥3T0g
防风 3-10g
羌活
3-10g
白芷3T0g
细辛 2-5g
藁本
3-10g
葱白3-10g
胡荽 3-6g
柽柳
3-10g
紫苏梗3-10g
苍耳子3-10g
辛夷[包煎] 3-9g
[歌诀] 辛温解表麻桂香,
苏荆防
活芷藁姜;
葱白胡荽和柽柳,二辛苍 耳十七强。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名称及用法用量]
蝉蜕 3-10g 桑叶 5-10g 菊花
10-15g
柴胡 3-10g 升麻 3-10g 葛根
10-15g
葛花 3-15g 浮萍 3-10g 木贼
3-10g
薄荷[后下]3-6g牛蒡子3-108 蔓荆子5-10g淡豆鼓10T5g
[歌诀] 辛凉薄牛桑菊根,柴蔓淡 蝉贼萍升。
第二章 清 热 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名称及用法用量]
知 母 6-12g
芦根
15-30g
竹 叶 6-15g
栀子
3-10g
莲 心 2-5g
[碎先煎]石 膏
15-60g
密蒙花 6-10g
夏枯草
10-15g
决明子 10-15g
谷精草
6-15g
青葙子 3-15g
西青果
5-10g
木蝴蝶
天花粉
10-15g
鸭跖草 15-30g
寒水石
10-15g
淡竹叶10-15g
[歌诀] 清热泻火玉知芦,花粉竹 叶夏枯伍;
寒水鸭子谷精草,密蒙青
葙味甘草。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名称及用法用量]
黄芩 3-10g 黄连 2-10g
黄柏5-10g
苦参 3-10g 椿皮 3-10g
秦皮3-128
龙胆草3-6g 白鲜皮6-108
[歌诀] 清热燥湿芩连柏,龙参三 皮无逊色。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名称及用法用量]
连翘6-15g 贯众10-15g 红
枳具子 金银花10-15g
藤 15-30g
忍冬藤 15-30g 紫花地丁
射干6-10g 拳参3-12g 马
15-30g
勃 3-6g
野菊花 10-18g 穿心莲
蚤休5-10g 漏芦3—12g 白
3-6g
蔹 3T0g
大青叶 10-15g 板蓝根
绿豆15-30g熊胆[入丸散]
10-15g
山豆根 3-10g
北豆根
青 黛[入丸散] 鱼腥草15-30g
3-10g
金荞麦 15-30g 败酱草
白头翁 6-15g
马齿苋
6-15g
30-60g
墓回头 6-15g 蒲公英
地锦草 15-30g
半边莲
10-30g
10-15g
鸦胆子[不入煎剂]10-15 粒 白花蛇舌
山慈姑 3- 6g
土茯苓
草 15-60g
15-60g
[歌诀] 解毒慈姑银翘青,牛黄蚤
四季青 15-30g
绿豆衣
拳半边心;
6-12g
二马二白四种草,鸦胆藤
漏熊射根。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名称及用法用量]
生地 10-30g 玄参 10-15g 丹
皮 6-12g
赤芍6-15g 紫草3-10g
[先煎或锉末冲服]水牛角6-15g
[歌诀] 清热凉血牛生地,玄参丹 芍紫草依。
第五节 清虚热药
[名称及用法用量]
青蒿3-10g 白薇3-12g地骨 皮 6-15g 银柴胡 3-10g 胡黄 连 3-10g
[歌诀] 虚热地白银胡青。
第三章 泻 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名称及用法用量]
大黄[后下]5-10g 芒硝[冲
服]10T5g
蕃泻叶 [后下]5-9g 芦荟 [入丸
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