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探析.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探析.doc

上传人:刘禅 2022/7/1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探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探析
曹 阳 摘要:从倡导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意义出发,提炼当前中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的重大缺陷,提出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的初步构思,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应收账款;坏账;管应收账款管理目标,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企业的现金流量,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核机制过于强调利润指标。
。一是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的分类,平时则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这种做法在企业回款好的情况下,基本能满足应收账款管理的需要,但在企业回款不畅的情况下就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了。二是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长期不对账。由于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所以债权债务的双方就经济往来中的未了事项应定期对账,以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在现实中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有的即便是对了账,也并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上的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未建立坏账核销管理制度。有些企业对坏账准备金制度的认识不足,认为计提坏账准备很麻烦,既不计提坏账准备也不对坏账进行核销。更重要的是计提坏账准备会减少企业当期的利润,有些企业领导为了显示其在任时的业绩,不愿计提坏账准备,这也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应收账款。
、没有落实到人。在许多企业中,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各司其职,没有人对应收账款管理负责,因此也没有人对收不回来的款项承担责任。当外部信用风险增大时,便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而且通常总是在应收账款发生了较长的时间才开始催收,其结果是前清后欠,包袱越背越重。
三、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的初步构思
应收账款管理应从源头控制,防患于未然,因而防范机制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赊销进行管理
在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一般由财务部门进行赊销管理,这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企业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专业人员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企业中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适宜不同的企业管理体制。信用管理部门要获得财务和销售部门的支持,并在赊销管理中起主导作用。
(二)建立客户动态的资源管理系统
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必须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动态监督客户尤其是核心客户,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对客户建立资信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就是客户的动态资源管理。如果企业对这项工作没有足够的人力也可委托社会征信公司完成,或在其指导下完成。调查的渠道一般包括销售部门业务员掌握的客户资料、管理人员的实地考察、客户其他供应商调查的情况、网络数据和其他公开的信息渠道。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即“5C”系统,客户与企业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