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乙怏站设计规范
GB 50031 一 9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 9 9 2 年 7月 1日
第一章总则
(含乙快汇流排间)的设计, 乙快瓶的数量,不宜少于用户一昼夜用气瓶数的 5倍计算。
,应根据乙快质量的要求确定。
乙快压缩机与乙快充灌台之间,必须设置干燥装置。
,乙快充灌台和乙快汇流排
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充灌台可由三组充灌排组成,每组充灌排连接的气瓶数,应按下列式计算:
N=Q/v()
式中:N 一连接气瓶数(个);
Q —压缩机排气量(m3/h);
v—充灌容积流速(m3/h •瓶)。间断充灌不宜超过 •瓶;一次充灌不
3/h 瓶。
二、乙快汇流排气瓶的输气容积流速,不应超过 2m3/h •瓶。
乙快站或乙快汇流排间工艺流程内的下列部位,应设置安全装置:
一、多台乙快发生器的汇气总管与每台乙快发生器之间,必须设置安全水封;
二、接至厂区或用户的乙快输气总管上,必须设置安全水封或阻火器;
三、电石入水式低压乙快发生器,应有防真空措施;
四、高压干燥装置出口管路处,应设置阻火器;
五、高压乙快放回低压贮罐或低压设备的管路上,应设置阻火器;
六、乙快充灌台或乙快汇流排各部位的阻火器和阀件等的设置, 应按现行的标准《溶解乙快
设备技术条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乙快汇流排通向用户的输气总管上,应设置安全水封或阻火器。
,引出管管口应高出屋脊,且不得小于 1m。
,应接至室外。
,必须设有含氧量不超过 3%的氮气或二氧化碳吹扫装
置。
第四章工艺布置
乙快发生器、乙快压缩机等设备,必须采用适用于乙快 d II cT2(B4b)(B4b)级的
防爆型电气设备或仪表。当受条件限制,需采用不适用于乙快的或非防爆型电气设备或仪表 时,应将其布置在单独的电气设备间内或室外。
电气设备间与发生器间或乙快压缩机间之间,应以无门、窗、洞的非燃烧体墙隔开;
当工艺需要时,可设窥视窗,但应符合本规范第 。
电动机传动轴的穿墙部分,应设置非燃烧材料的密封装置或用气体正压密封装置。
布置在室外的电气设备,应有防雨雪的措施。
乙快贮罐应布置在室外。当容积不超过 5m3的固定容积式贮罐或总容积不超过
20m 3的湿式贮罐,可布置在室内单独的房间内。
在寒冷地区,贮罐的水槽和排水管,应采取防冻措施。
,不宜超过三昼夜的灌瓶量。
乙快汇流排间的乙快实瓶贮量,不应超过一昼夜的生产需用量。
500个时,灌瓶站房和制气站房可设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但应以防火墙隔开。
灌瓶站房的空瓶间和实瓶间的总面积,不应超过
200m 2。
灌瓶站房的乙快实瓶贮量超过 500个时,灌瓶站房和制气站房应为两座独立的建筑物。
灌瓶站房中实瓶的最大贮量,不应超过 1000个,并且空瓶间和实瓶间的总面积,不应超过
400m 2。
,应根据生产需要量、气瓶周转和运输等条件确定, 但实瓶库或空瓶、实瓶库的气瓶贮量不应超过 300个,且其中应以防火墙分隔;每个隔间
的气瓶贮量不应超过 1000个。
,灌瓶间或汇流排间可通过门洞与空瓶间的实瓶间 相通,各自应设独立的出入口。
当实瓶数量不超过 60个时,空瓶、实瓶和汇流排可布置在同一房间内,但空、实瓶应分别
存放;空瓶、实瓶与汇流排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2m。
、汇流排间、空瓶间和实瓶间,应有防止倒瓶的措施。
乙快站的设备或乙快汇流排的布置,应紧凑合理,便于安装、维修和操作,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设备与墙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1m,但水环式
乙快压缩机、水泵、水封等小型设备的布置间距可适当缩小。
二、灌瓶乙快压缩机双排布置时, 两排之间的通道净宽度和发生器间的主要通道净宽度不宜
小于2 m。
三、乙快汇流排应直线布置,不得拐角布置;双排布置时,其净距不宜小于 2m。
注:电动机隔墙传动灌瓶乙快压缩机时,其与墙之间的净距,按工艺需要确定。
灌瓶间、空瓶间和实瓶间的通道净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