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文档名称:

寒潮天气过程.ppt

格式:ppt   大小:18,070KB   页数:10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寒潮天气过程.ppt

上传人:350678539 2022/7/19 文件大小:17.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寒潮天气过程.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寒潮天气过程
第一页,共101页。
要点
寒潮的定义、标准、天气
影响我国冷空气的源地
冷空气从寒潮关键区侵入我国的路径
形成寒潮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
寒潮中期天气过程有哪几类
我国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要说明各页,共101页。
极涡对我国寒潮天气的指示意义
只有极涡分裂变形,才有利于寒潮冷空气的形成
第十七页,共101页。
二、极地高压
定义: ①500hPa图上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能分析出不少于一根闭合等高线; ②有相当范围的单独的暖中心与位势高度场配合; ③暖性高压主体在70°N以北; ④高压维持三天以上。
第十八页,共101页。
2 极地高压的形成
由中高纬度的阻塞高压进入极地而形成,与中、高纬阻塞形势的建立过程类似。
第十九页,共101页。
极地高压的天气意义
由于中高纬阻高形成并加强,进入极地并维持而使极涡分裂变形,有利于寒潮冷空气形成
而中高纬阻高进入极地是由于极地高压向南衰退,与西风带长波脊叠加造成(正变高叠加使脊加强,利于阻高形成)。
第二十页,共101页。
三、寒潮地面高压
含义:寒潮全过程中冷锋后地面高压,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系统,高压前部有强冷平流;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于零,少数高压始终为冷性。
可表示冷空气强弱,中心移动路径可作为冷空气的移动路径。
注意:寒潮地面高压与阻塞高压的区别
第二十一页,共101页。
四、寒潮冷锋
在寒潮地面高压的前缘都有一条强度较强的冷锋作为寒潮的前锋,它随高度向冷空气一侧倾斜,在高空等压面上对应有很强的锋区,锋区结构上宽下窄在300hPa及以下各等压面上均有明显的冷槽和锋区
移动路径 引导气流和引导槽
第二十二页,共101页。
§ 寒潮天气过程
寒潮中期天气过程
两个大洋中暖脊在中期天气过程中的作用
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
各类寒潮天气过程的特点比较
第二十三页,共101页。
1 .含义:寒潮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在一定环流形势下向南爆发的现象,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
其整个生命史中,往往与半球范围的超长波、长波活动有密切关系,有在这些不同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阶段性特点,构成中期过程。
中期过程是寒潮爆发前的大的环流背景。
一、寒潮中期天气过程
第二十四页,共101页。
2 .中期天气过程的分类
a.       倒“Ω”流型(占全国性寒潮70~80%)
b.       极涡偏心型
c.       大型槽脊东移型
第二十五页,共101页。
倒Ω流型演变特征(三个阶段)
a. 初始阶段:两个大洋北部脊向极地发展,极涡一分为二,分别移到东、西两半球,(或极涡偏于东半球),则东半球为两个大洋脊挟持一个大极涡,形成大倒Ω流型
第二十六页,共101页。
第二十七页,共101页。
b.  酝酿阶段:大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形成东亚地区倒Ω流型,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极涡底部锋区加强,锋区上常有长波发展或横槽缓慢南压,形成强冷空气酝酿形势。
第二十八页,共101页。
c.  爆发阶段:中纬度长波急速发展,或横槽转竖、或横槽南压,引导冷空气侵袭我国。最后东亚大槽加深重建,过程结束

整个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由两个大洋暖高压脊发展——寒潮爆发——东亚大槽重建,一般为期2-3周。
第二十九页,共101页。
第三十页,共101页。
二 、两个大洋中暖脊在中期天气过程中的作用
东亚倒Ω流型的建立主要是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两个地区有高压脊向极区发展,并在北冰洋形成反气旋打通而形成。
预报员常把乌拉尔山的高压脊作为预报寒潮和强冷空气的关键系统。

综上所述,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应是两个大洋上的暖性高压脊。
第三十一页,共101页。
1 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发展过程分为
三类:
⑴ 补充型
⑵ 叠加型
⑶ 结合型
第三十二页,共101页。
大西洋暖脊的正变高区叠加
补充型
(b)
(a)
第三十三页,共101页。
极地高压 西移
结合型
(a)
(b)
第三十四页,共101页。
2 鄂霍次克海高压脊的发展
分两类:
⑴ 阿拉斯加高压脊西退到鄂霍次克海
发展而成;
⑵ 由阿拉斯加脊分裂出闭合高压(极
地高压),极地高压西移到东西伯
利亚、鄂霍茨克海与该地区的弱脊
合并而成。
第三十五页,共101页。
三、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
分为三大类:
(1)小槽发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