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60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案.docx

上传人:玉玲珑2021 2022/7/19 文件大小:2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案
中国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研究院工程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案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要适用于干性弱或无主枝的一些树种。
(2)整形修剪的时期
树木的整形修剪常年可进行,如结合抹芽、摘心、剪枝等,大规模整形修剪在休眠期进行,以免伤流过多,影响树势。
(3)灌木类的整形修剪
灌木类的整形修剪要视灌木的种类而定,不同种类的灌木其整形修剪的要求不同,具体介绍如下。
1)对先开花后发叶类的修剪可在春季开花后修剪老枝并保持理想树姿。对枝条稠密的种类,可适当疏剪弱枝、病枯枝。用重剪进行枝条的更新,用轻剪维持树形。对于具有拱形枝的种类;可将老枝重剪,促进发生强壮的新条以充分发挥其树姿特点。
2)对花开于当年新梢类的修剪在冬季或早春修剪和整形,可行重剪使新梢强健;
3)对观赏枝条及观叶类的修剪在冬季或早春施行重剪,以后行轻剪,使萌发多数枝及叶,耐寒的观枝植物,可在早春修剪,以使冬校充分发挥观赏作用。
4)对萌芽力极强的种类或冬季易干梢类的修剪可在冬季自地面剪去,使来春重新萌发新枝。
、灌水、排涝:
、灌水
(1)灌水的原则
1)根据不同的气候确定灌水。
2)根据树种不同、栽植年限不同确定灌水和排水量如观花树种,特别是花灌木的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均比一般的树要多;对于喜欢湿润土壤的树种,注意灌水。
根据本市气候特点、土壤保水、植物需水、根系喜气等情况,适时适量进行浇水,促其正常生长。浇水前检查土壤含水量(一般取根系分布最多的土层中的土壤,用手攥可成团,但指缝中不出水,泥团落地能散碎,就可暂不浇水;杨柳树等较喜水的树木则土壤含水量可适当多一些。
新植树木在连续5年内充足灌溉,土质保水力差或根系生长缓慢树种,适当延长灌水年限。
浇水树堰高度不低于10cm,树堰直径,有铺装地块的以预留池为准,无铺装地块的,乔木以树干胸径10倍左右、树冠垂直投影的1/2为准,并保证不跑水、不漏水。
、绿地的排水
排水是防涝保树的主要措施。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抑制根系呼吸,减退吸收能;严重缺氧时,根系进行无氧呼吸,容易积累酒精使蛋白质凝固,引起根系死亡。特别对耐水力差的树种抓紧时间及时排水。
雨季采用排水措施及时对绿地和树池排涝,防止植物因涝至死。绿地和树池内积水不得超过24小时;宿根花卉种植地积水不得超过12小时。
、中耕除草、施肥及病虫害的防治:
、中耕除草
在植物生长季节要不间断地进行中耕除草,应除小、除早、除了。除下杂草要集中处理,并及时清运。
中耕是采用人工方法促使土壤表层松动。它可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促进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生长;中耕还可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增加孔隙度,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增加透水性。
土壤经受践踏后会板结,久之影响植物正常生长。中耕深度依栽植植物及树龄而定,浅根性的中耕深度宜浅,深根性的则宜深,一般为5cm以上,如结合施肥则可加深深度。中耕宜在晴天,或雨后2~3天进行,土壤含水量在50%~60%时最好。中耕次数:花灌木一年内至少1~2次;小乔木一年至少一次;大乔木至少隔年一次。夏季中耕结合除草一举两得,宜浅些;秋后中耕宜深些,且可结合施肥进行。
杂草消耗大量水分和养分,影响城市绿地植物生长,同时传播各种病虫害。除草要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除草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一般用于拔除或用小铲、锄头除草,结合中耕也可除去杂草。
、施肥
根据园林树木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肥,平衡土壤中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保持土壤肥力和合理结构。
1)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施用化学肥料。
2)施肥方式以基肥为主,基肥与追肥兼施。
、病虫害防治
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科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养护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以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及时清理带病虫的落叶、杂草等,消灭病源、虫源,防止病虫扩散、蔓延。加强病虫检查,发现主要病虫害应根据虫情预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创造有利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
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无污染、对天敌较安全的药剂。用药时,对不同的防治对象,抓住时机,对症下药、安全用药,同时,尽量采取兼治,减少喷药次数。
操作人员按照《农药操作规程》及《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技术操作质量标准》进行作业。
(1)病害及其防治
植物病害可按其性质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两大类。由生物性病原如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称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