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1 -
德保县脱贫攻坚
故
事
会
- 2 -
中共德保县委员会 德保县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
- 3 -
目 录
6 -
………………………………………………………………………………(1)
“4+N”大督查格局
(德保县坚持“围绕中心、督促落实、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督査工作方针,改进督查工作方法,创新实施“4+N”大督査工作法,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度获得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县工作成效二等等次;荣获2017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城区)”称号。)
………………………………………………………………………………(1)
人物典型类
:一声“大妈”暖人间
(自我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全县各单位各部门的帮扶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扶贫浪潮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帮扶事迹,德保县妇联副主席李小泼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李小泼因“收养”帮扶户孤儿谭某娇而感动无数人。)
………………………………………………………………………………(1)
:“煎饼精神”抓实扶贫 春风化雨浸润无声
(有着“煎饼书记”的称号的刘保栋是广西艺术学院派驻德保县隆桑镇下布村的第一书记,驻村两年间,他紧扣“思想文化扶贫先行”这一主线,狠抓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等,促使扶贫之花遍地开)
- 7 -
………………………………………………………………………………(1)
14. 李海萍:女能人致富不忘“传帮带”
(德保县燕峒乡海萍富民桑蚕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海萍,在富民政策的鼓舞下,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捆绑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年实现利润80多万元。合作社共发展社员800户,其中“飞地”捆绑贫困户120户,实现了众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
………………………………………………………………………………(1)
15. 黄功事:“猪司令”携手乡亲奔小康
(足荣镇农豆村返乡青年黄功事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白手起家,吸纳了村里的15位贫困户加入创业大军,成立了足荣镇田园牧歌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群众共走致富路。)
………………………………………………………………………………(1)
16. 李常行:“行叔”脱贫记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算富。”这是德保县东凌镇东凌村黑毛猪养殖致富能人李常行的人生格言。2014年,他带头建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吸纳10多户贫困户贷资入股合作社,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1)
- 9 -
文化扶贫类
《第一书记》进京讲述“扶贫壮心”
(由区文化厅扶持打造、德保县马骨胡艺术中心排演的壮剧《第一书记》是德保县继《宝葫芦》进京汇报演出近六十年以来第二次进京演出。此次演出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吸引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近30家驻京主流新闻媒体到场进行报道。)
………………………………………………………………………………(1)
18.“三大”特色产业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德保县始终把特色产品助农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中,努力打造特色产品向品牌化迈进,并取得实质性成效。近两年来,“德保脐橙”“德保山楂”“德保矮马”陆续成功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1)
大爱情怀谋发展
(尚新周是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办公室主任,2015年10月,被选派到德保县东凌镇多脉村任第一书记。其主办的“画说扶贫”吸引了包括人民网、人民政协报、新华网等媒体争相报道,2018年5月2日—7日,“象外求象”之“画说扶贫•新周的驻村故事”画展在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美术馆展出,表现扶贫的画作吸引很多观众前来参观。)
………………………………………………………………………………(1)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德保县通过文化扶贫,整合资源,着重推进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重点补齐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短板”,有效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美好生活更有“获得感”。)
- 9 -
………………………………………………………………………………(1)
“民星”榜
(开展“两自两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