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docx

格式:docx   大小:11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docx

上传人:Celeste_18 2022/7/19 文件大小:1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普通心理学
绪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意,(积极注意,意识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特征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主体的精神状态 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感觉
感觉概述
感觉的神经过程: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结构。它由感受器,传递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与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简称JND;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觉察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差别阈限越少,即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越小,差别感受性就越大。
德国生理学家(Weber,1834)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他让被试用手先后提起两个重量不大的物体并判断哪个重些。用这种方法确定了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结果发现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刺激物 增量与原刺激的比值。比方说如果手上原有的重量是100克那么至少必须增加2克人们才能感觉到两个重量即100克与102克的差别如果原有的重量是200克那么增加的重量必须达到4克如果原重量为300克那么增加的重量应该是6克。可见为了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一个常数。这个公式叫(Weber’s law)。对不同感觉来说K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即韦伯分数不同。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1]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适应规律:
视觉的适应可以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环境刺激由强向弱过渡时,由于弱光的持续刺激,使分析器对弱光的感受器不断提高。明适应:环境刺激由弱向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的强光刺激,使视分析器对强光刺激的感受性迅速降低的缘故。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特殊表现: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感觉的类别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纳米到760纳米的光波,叫做可见光。超出可见光谱两端的电磁波,人眼是感觉不到的。
色觉理论:1)三色理论(杨-赫姆霍尔兹) 2)拮抗色理论(赫林) 3)阶段学说
行波学说:行波学说认为,声波振动传到卵圆窗后,使前庭阶外淋巴液和蜗管淋巴液发生振动;内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然后再以所谓行波的方式,沿着基底膜向耳蜗的顶部传播;基底膜上的振动,自蜗底产生后,在行进过程中振动幅度逐渐增大,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在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不在往前传播。声波频率不同,行波传播距离和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也不同:声波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越近,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耳蜗底部。反之,声波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距离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耳蜗顶部,所以,当耳蜗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