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住宅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住宅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22/7/1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住宅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住宅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摘 要: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工程特点,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高支模体系、带抗剪钢板大梁密集钢筋施工、混凝土浇筑及防裂采取了针对性的施工措施,较好地平衡了工程质量(1) 200 mm厚楼板区域:模板采用18 mm厚镀塑九夹板;模板底部铺设80 mm×80 mm木方,间距333 mm; m, m, m。
(2) 框支梁区域:梁模板采用18 mm厚镀塑九夹板;梁模板截面底部沿梁横向铺设80 mm×80 mm木方,间距250 mm;木方底部沿梁纵向铺设双钢管,间距500 mm;梁底立杆纵距(沿梁长度方向)为500 mm,立杆横距为400 mm,同一梁截面设置四根支撑立杆, m;立杆采用对接接长,顶部设置可调顶托,地下一、二层模板支撑体系的立杆位置也尽量与转换层立杆一致,以确保直接传力。
高支模体系稳定措施
(1) 先浇筑墙、柱,后进行梁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脚手架水平管与先前浇筑的墙、柱有效拉结。
(2) 立杆间距模数化,几乎所有立杆间距采用250 mm倍数,以保证纵横向水平杆均能拉通。
(3) 设置了纵横向剪刀撑及水平剪刀撑,间隔一个步距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所有大梁下设置纵向剪刀撑,其它部位间隔5 m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
(4) 严格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及设计文件进行施工过程控制,在满足基本构造基础上,重点检查钢管壁厚、顶托高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5) 浇筑混凝土时,每隔1 h 对沉降及水平移位进行监测,做好监测原始记录,若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跟进处理。
4 转换层钢筋施工
转换层大梁钢筋非常密集,以1000 mm×2200 mm框支梁为例,上部配筋23φ32 mm (10/10/3),下部配筋45φ32 mm (6/13/13/13),箍筋φ14 mm (10)***@100 mm,腰筋φ25 ******@150 mm,梁内部另加腰筋4φ16 ******@150 mm,腰筋之间梅花形布置φ10 ******@300 mm拉结筋,并且梁端设置两块抗剪钢板20 mm×3600 mm×1000 mm。
钢筋翻样和加工
(1) 钢筋翻样须弄清楚钢筋的规格、型号及位置关系,钢筋构造要求,并考虑好钢筋的相互关系以及绑扎时的排筋次序。
(2) 明确特殊部位钢筋构造。近半数大梁梁端设置抗剪钢板,钢板深入梁内1000 mm,为避免在钢板上大量开孔造成钢板抗剪承载力下降,同时也为了便于柱箍筋的安装,经与设计协商同意,梁柱节点范围内柱箍筋全部采用开口箍的形式,有抗剪钢板的位置开口箍与钢板焊接,无抗剪钢板的位置采用两个“U”型箍搭接焊连接。由于柱截面较大,框支梁底部主筋及腰筋支座锚固采用直锚形式,以减少梁柱节点钢筋的密集度。
(3) 明确钢筋接头的位置。梁上部主筋接头在跨中1/3内,下部主筋接头在靠近支座1/3 跨内,同时考虑规范规定的钢筋接头错位要求。
(4) 采用合理的钢筋连接方式。大梁φ32 mm主筋及φ25 mm腰筋接头全部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φ16 mm腰筋接头采用搭接连接,箍筋接头采用电弧焊。
(5) 明确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