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头痛的中西医治疗
引起头痛的原因
2 颅外病变
1)颈椎病
2)神经痛:三叉神经、舌咽神经、枕神经痛
3)眼耳鼻和牙疾病 近视、散光、屈光不正、青光眼、眼压升高、鼻窦炎或副鼻窦炎
引起头痛的原因
3 全身性疾病 寒----伤阳 ,寒凝血滞,脉络不畅
热----上犯,气血逆乱
湿----困清阳
内伤
肝----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脾----脾失健运,痰瘀相结
肾----肾精亏虚
外感头痛:
1 突然发作,程度较重
2 多是跳痛,灼痛,胀痛,重痛
内伤头痛:
1 缓慢起病,时痛时止,长久不愈,程度较轻
2 多是空痛,隐痛,昏痛,遇劳或者情志刺激而发作或者加重
辨证要点
辨疼痛性质
痰湿、阳亢----胀
肝火----跳痛
气血、肝肾阴虚----隐痛、空痛
辨部位
气血、肝肾阴虚----全头痛
肝火----两颞
阳明经、太阳经、少阳经、厥明经
辨影响因素
气虚----过劳
寒湿----随天气变化
肝火----情绪波动
阳亢----饮酒或者暴食
肝肾阴虚----失眠
辨证分型
风寒头痛1
风热头痛2(1\2通常有感冒症状,推荐感冒药)
风湿头痛
肝阳上亢头痛
肾虚头痛
气血虚头痛
痰浊头痛
瘀血头痛
常用中成药
外用药:红花油、瑞草油、叶绿油、薄荷油
内服药:芎菊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川芎茶调散
风寒头痛
症状:头痛时作,痛连肩背,恶风畏寒,遇风尤甚,口不渴,苔薄白
治法:疏散风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或吴茱萸汤加减。
川芎茶调散:川芎 荆芥 薄荷 羌活 细辛 白芷 甘草 防风
吴茱萸汤:吴茱萸 人参 生姜 大枣
风热头痛
症状:头痛而胀,甚者头痛欲裂,发热或恶凤,面红目赤,口渴欲冷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或黄连上清丸加减
芎芷石膏汤:川芎 白芷 石膏 菊花 藁本 羌活
黄连上清丸:黄芩 黄连 黄柏 栀子 菊花 桔梗
薄荷 川芎 大黄 连翘 当归 葛根
玄参 花粉 姜黄
风湿头痛
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溏,苔白腻
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 独活 川芎 蔓荆子 甘草 防风 藁本
暑湿头痛
症状:身热少汗,或身热微畏寒,汗出不畅,口渴胸闷,干呕不欲食
治法:清暑化湿
方药:黄连香薷饮加味。黄连 香薷 厚朴 加藿香 佩兰 荷叶 竹茹 知母
肝阳(上亢)头痛
症状: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见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 钩藤 生石决明 川牛膝 桑寄生 杜仲 山栀子 黄芩 益母草 朱茯神 夜交藤
肾(阴)虚头疼
症状:头部空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
治法:滋补肾阴
方药:大补元煎。人参 炒山药 熟地黄 杜仲 枸杞子 当归 山茱萸 炙甘草
气血虚头痛
症状:头痛头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恍白,舌质淡苔薄白
治法:养血止痛
方药:加味四物汤。当归 生地 川芎 白芍 蔓荆子 菊花 黄芩 甘草
痰浊头痛
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
治法: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 白术 天麻 陈皮 茯苓 甘草 生姜 大枣
瘀血头痛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苔薄白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赤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麝香 老葱 鲜姜 大枣 酒
头痛特殊用药
太阳经头痛:羌活 蔓荆子 川芎
阳明经头痛:葛根 白芷 知母
少阳经头痛:柴胡 黄芩 川芎
厥阴经头痛:吴茱萸 藁本
联合用药
偏头痛联合用药
病案分析
中医
例一 焦某某,女,22岁。2009年4月22日初诊,患者头痛,以两侧太阳穴处疼痛为甚,头痛发作之时可以牙痛,病已两年之久。偶有舌麻,记忆力减退,眠差。月经每次提前7天,量少,色淡,4~5天即净。舌红,苔白厚,脉尺无力。处方:夏枯草12g,龙胆草3g,白芍20g,桂枝10g,川芎15g,白芷10g,菊花10g,茯神20g,炒枣仁20g,柏子仁12g,生龙牡各3